搜索
首页 《忆友怀野寺旧居(一作答司空文明怀野寺旧居》 寄谢山阴许都讲,昨来频得远公书。

寄谢山阴许都讲,昨来频得远公书。

意思:寄感谢山阴许都讲,昨天来多次得到远公。

出自作者[唐]李端的《忆友怀野寺旧居(一作答司空文明怀野寺旧居》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诗,作者在诗中表达了自己疏远世俗,向往山林隐逸生活的情感,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不断寄来书信的感激之情。 首句“自嫌野性共人疏”,直接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性格中与世无争,崇尚自然的一面,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孤独和寂寞的情感。“野性”一词,既指作者自己的性格,也指山林间的自然气息和野趣。而“共人疏”则表达了作者与世无争的态度,疏远人群,更接近自然。 “忆向西林更结庐”一句,则表达了作者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西林,一般被理解为西边的山林,暗指作者心中的隐逸之地。结庐,意为建造房屋,这里指作者渴望在山林中筑屋而居,过上隐逸的生活。 “寄谢山阴许都讲,昨来频得远公书”,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感激之情。山阴许都讲和远公,都是作者在尘世中的朋友,他们不断的寄来书信,让作者感到温暖和安慰。同时,这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于尘世的留恋。 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和友情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孤独和寂寞的情感。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自嫌野性共人疏,忆向西林更结庐。
寄谢山阴许都讲,昨来频得远公书。
作者介绍
李端(737—784),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唐代诗人。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关键词解释

  • 山阴

    读音:shān yīn

    繁体字:山陰

    意思:(山阴,山阴)

     1.山朝北的一面。
      ▶《汉书•郊祀志上》“从阴道下”唐·颜师古注:“山南曰阳,山北曰阴。”
      ▶唐·姚合《寄杨工部闻毘陵舍弟自罨溪入

  • 远公

    读音:yuǎn gōng

    繁体字:遠公

    意思:(远公,远公)
    晋高僧慧远,居庐山·东林寺,世人称为远公。
      ▶唐·孟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诗:“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宋·梅尧臣《访矿坑老僧》诗:“

  • 寄谢

    读音:jì xiè

    繁体字:寄謝

    意思:(寄谢,寄谢)

     1.传告,告知。
      ▶唐·白居易《读史》诗之二:“山林少羁鞅,世路多艰阻。寄谢伐檀人,慎勿嗟穷处。”
      ▶宋·陆游《醉眠》诗:“寄谢敲门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