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冯中允之任婺州》 承明三入妨贤久,拟觅江乡小郡侯。

承明三入妨贤久,拟觅江乡小郡侯。

意思:承明三入妨碍贤久,准备去找江乡小郡侯。

出自作者[宋]王禹偁的《送冯中允之任婺州》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东南地区风景、历史和文化,以及作者自身宦游经历的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赏析: “东南宦迹多胜游,婺女星下溪山幽。”这两句诗描绘了东南地区丰富的历史和人文,以及这里的美丽山水。婺女星是二十八宿之一,常用来象征婺源的美景。这里的“婺女星下”暗示了婺源的特殊地位,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里的喜爱和赞美。 “严陵隐德七里濑,沈约诗名八咏楼。”这两句诗通过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进一步展示了东南地区的文化底蕴。严陵是东汉时期的隐士,七里濑则是一条历史悠久的河流,沈约则是南朝时期的文学家,他的诗名在八咏楼(金华的一座著名建筑)上得以流传。 “岸上黍离经故国,湖边木脱正高秋。”这两句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黍离是指对故国的思念之情,木脱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高秋时节,湖边的树木凋零,让人感到时光的无情。 “承明三入妨贤久,拟觅江乡小郡侯。”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仕途的感慨和对归隐的渴望。承明指的是翰林院,作者在翰林院任职多次,但仕途并不顺利。作者因此感到自己妨碍了贤人的发展,于是产生了归隐的想法。他打算在江乡找一个小郡,过上闲适的生活。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东南地区风景、历史、文化和作者的宦游经历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仕途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优秀的诗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东南宦迹多胜游,婺女星下溪山幽。
严陵隐德七里濑,沈约诗名八咏楼。
岸上黍离经故国,湖边木脱正高秋。
承明三入妨贤久,拟觅江乡小郡侯。
作者介绍 邵雍简介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史学家。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宋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至黄州,故世称王黄州,后又迁蕲州病死。

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五代史阙文》。

关键词解释

  • 承明

    读音:chéng míng

    繁体字:承明

    意思:
     1.古代天子左右路寝称承明,因承接明堂之后,故称。
      ▶汉·刘向《说苑•修文》:“守文之君之寝曰左右之路寝,谓之承明何?曰:承乎明堂之后者也。”
     

  • 妨贤

    读音:fáng xián

    繁体字:妨賢

    意思:(妨贤,妨贤)
    谓阻碍贤者登进。
      ▶《汉书•王尊传》:“各自底厉,助太守为治。其不中用,趣自避退,毋久妨贤。”
      ▶唐·司空图《重阳独登上方》诗:“退居还有旨

  • 郡侯

    读音:jùn hòu

    繁体字:郡侯

    意思:
     1.爵名。
      ▶晋武帝封羊祜为南城侯,置相,与郡公同,为郡侯之始。歷代因之。
      ▶金之郡侯位在郡王、国公、郡公之下。
      ▶元与金同,明以后废。参阅《通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