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此助婆娑,宁能叹幽独。
意思:得到这些帮助婆娑,难道能感叹幽独。
出自作者[宋]赵蕃的《遣兴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西风何从来,惊我庭下绿》是一首描绘自然与生活和谐的诗篇,它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首先,诗的开头“西风何从来,惊我庭下绿。”描绘了西风,一种来自西方,带来秋天的凉意和落叶的季节的风。诗人用“何从”来提问,表达出对风的来源的好奇,同时也表达出对风的惊讶,因为风的力量足以让庭下的绿叶惊动。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庭下的绿叶与西风形成对比,进一步强调了风的威力。
接着,“竹君了不知,俨立若带束。”这里诗人把竹子比作“竹君”,生动地描绘了竹子的形象。竹子在风中屹立不倒,仿佛一条带子在束缚它。这里诗人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竹子人性,使其更具有生命力和情感。
“山居陋无友,吊影唯吾仆。”这句诗描绘了山居生活的孤独和寂寞,但诗人并没有因此感到沮丧,反而从中找到了生活的乐趣。这里的“吾仆”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的接受和欣赏。
最后,“得此助婆娑,宁能叹幽独。”这里的“助婆娑”象征着自然的力量,它帮助诗人度过孤独,让诗人不再感到幽独。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激和欣赏,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西风为引子,描绘了竹子的形象,表达了山居生活的孤独和寂寞,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激和欣赏。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生活哲理的诗篇。
相关句子
- 舞婆娑。-- 出自《六州歌头·凄凉绣岭》作者:[宋]李冠
- 天马婆娑。-- 出自《征西大将军京陵王公会射堂皇太子见命作此诗》作者:[魏晋]陆云
- 婆娑秋水傍。-- 出自《菩萨蛮·江梅占尽江头雪》作者:[宋]侯置
- 正绿影婆娑。-- 出自《潇湘忆故人慢》作者:[宋]王安礼
- 何况会婆娑。-- 出自《望江南/忆江南》作者:[宋]周邦彦
- 小婆娑。-- 出自《艳声歌/添声杨柳枝》作者:[宋]贺铸
- 老夫婆娑。-- 出自《摸鱼儿·又非他》作者:[宋]刘辰翁
- 回首欲婆娑。-- 出自《浪淘沙·回首欲婆娑》作者:[宋]张炎
- 花月共婆娑。-- 出自《南乡子·健笔挽银河》作者:[元]许有壬
- 市也好婆娑。-- 出自《南乡子 夜寒无寐仍就韵凑来粗语,以供一粲》作者:[元]许有壬
- 待得此花开。-- 出自《菩萨蛮·江梅未放枝头结》作者:[宋]舒亶
- 何以得此寿。-- 出自《百一诗 七》作者:[魏晋]应璩
- 得此修行渐。-- 出自《卜算子·初见青钢剑》作者:[元]王哲
- 得此修行渐。-- 出自《黄鹤洞中仙 在金莲堂,每自唱此词,须自顶》作者:[元]王哲
- 得此非因赐赉。-- 出自《谒金门 依韵和孤蟾四阕》作者:[元]吴澄
- 得此非因赌赛。-- 出自《谒金门 依韵和孤蟾四阕》作者:[元]吴澄
- 不得颜良首,谁能叹善哉。-- 出自《偈颂一百零二首》作者:[宋]释慧远
- 便幽独。-- 出自《秦楼月/忆秦娥》作者:[宋]黎廷瑞
- 幽独。-- 出自《石州慢 丙寅九日,期扬翔卿不至,书怀用少》作者:[元]白朴
- 幽独。-- 出自《瑞鹤仙·春风无检束》作者:[宋]侯置
- 忒幽独。-- 出自《雪狮儿·武林春早》作者:[宋]仇远
- 幽独赖鸣琴。-- 出自《晚出西射堂诗》作者:[南北朝]谢灵运
- 何人抱幽独。-- 出自《瑞鹤仙·赏残陶径菊》作者:[宋]无名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