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桃夭》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意思:姑娘就要出嫁了,夫妻和睦是一家。

出自作者[先秦]诗经的《桃夭》

全文创作背景

《桃夭》是一首祝贺年轻姑娘出嫁的诗,创作背景与古代的婚礼习俗和农耕文化有关。据《周礼》记载,周代一般在春光明媚、桃花盛开的时候进行婚礼,因此诗人以桃花为引子,表达了对新娘的美好祝愿和赞美。这首诗也可以看作是民间婚礼上的“催妆词”,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俗和人们对婚姻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作者介绍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关键词解释

  • 之子

    读音:zhī zǐ

    繁体字:之子

    英语:Clouet

    意思:这个人。
      ▶《诗•周南•汉广》:“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郑玄笺:“于是子之嫁,我愿秣其马。”
      ▶晋·潘岳

  • 于归

    读音:yú guī

    繁体字:於歸

    英语:go home; get married

    意思:(于归,于归)
    出嫁。
      ▶《诗•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朱熹集传:

  • 室家

    读音:shì jiā

    繁体字:室家

    意思:
     1.房舍;宅院。
      ▶《书•梓材》:“若作室家,既勤垣墉,惟其涂塈茨。”
      ▶曾运干正读:“言为国如作室,既高其垣墉,以防大寇,亦当塞向墐户,以防宵小。”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