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读《汉书》》 禾黍与稂莠,雨来同日滋。

禾黍与稂莠,雨来同日滋。

意思:禾黍和恶草,雨来到同一天天滋长。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读《汉书》》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通过描述禾黍、桃李、荆棘等草木在不同天气和季节下的生长情况,表达了对社会公正和道德品质的深刻思考。 首先,诗中通过“禾黍与稂莠,雨来同日滋;桃李与荆棘,霜降同夜萎”的描述,揭示了自然界的规律和法则。在同样的环境和条件下,不同的植物生长和衰败的情况却大相径庭,这反映了社会生活中的公正和道德的重要性。 接着,诗中进一步指出“草木既区别,荣枯那等夷”,即草木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它们的荣枯不应该相等。这暗示了人们在道德品质、行为举止等方面也应该有所区别,不能混为一谈。 然后,诗中呼吁人们应该“优游两不断”,即在对待忠臣和奸邪的问题上应该谨慎而坚定,不能轻易地相信一个人或完全不相信一个人。这需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公正的判断力,不被一时的情感所左右。 最后,诗中通过“痛矣萧京辈,终令陷祸机”的表述,表达了对历史上忠臣和奸邪被混淆的悲痛之情。这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要深入了解一个人的本质。 整首诗表达了对社会公正和道德品质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历史事件的反思。它提醒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公正的判断力,不要被一时的情感所左右,同时也呼吁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这首诗具有很强的启示性和教育意义,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禾黍与稂莠,雨来同日滋。
桃李与荆棘,霜降同夜萎。
草木既区别,荣枯那等夷。
茫茫天地意,无乃太无私。
小人与君子,用置各有宜。
奈何西汉末,忠邪并信之。
不然尽信忠,早绝邪臣窥。
不然尽信邪,早使忠臣知。
优游两不断,盛业日已衰。
痛矣萧京辈,终令陷祸机。
[箫望之、京房等]每读元成纪,愤愤令人悲。
寄言为国者,不得学天时。
寄言为臣者,可以鉴于斯。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同日

    引用解释

    1.同一天。《史记·日者列传》:“ 宋忠 为中大夫, 贾谊 为博士,同日俱出洗沐,相从论议。” 唐 杜甫 《秦州见敕目薛璩毕曜迁官》诗:“二子声同日,诸生困一经。”《宋史·儒林传八·王应麟》:“ 应麟 与弟 应凤 同日生。”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四四》:“此后,我又于同日寄《新女性》一本。”

    2.“同日而语”之略语。

  • 禾黍

    读音:hé shǔ

    繁体字:禾黍

    意思:
     1.禾与黍。泛指黍稷稻麦等粮食作物。
      ▶《史记•宋微子世家》:“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
      ▶《后汉书•承宫传》:“后与妻子之蒙阴山,肆力耕种,禾黍将孰,人有认

  • 来同

    读音:lái tóng

    繁体字:來衕

    意思:(来同,来同)
    犹言来朝。
      ▶《诗•鲁颂•閟宫》:“至于海邦,淮夷来同。”
      ▶马瑞辰通释:“《说文》‘同,会合也。’朝与会同,对文则异,散文则通。诸侯殷见天子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