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郑公绩赴试金陵》 向来针膏肓,必古司农郑。

向来针膏肓,必古司农郑。

意思:刚才刺入膏肓,一定古司农郑。

出自作者[宋]朱翌的《送郑公绩赴试金陵》

全文创作背景

《送郑公绩赴试金陵》是宋朝诗人朱翌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宋朝的历史事件和金陵的地理位置有关。具体来说,它的创作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历史背景:在宋钦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大举南侵,洛阳、汴京一带均遭受战争破坏。不久,汴京沦陷。这一历史事件对宋朝社会和文人墨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在朱翌的诗作中得到了反映。 2. 地理位置:金陵(今南京)在宋朝时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和政治中心。它位于长江沿岸,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文人墨客常常造访的地方。 综合这些背景,可以推断《送郑公绩赴试金陵》是朱翌在金兵南侵后的感时抒愤之作,通过送别友人赴金陵考试,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友人前程的祝愿。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笔端忘杻械,舌本贵温润。
明明犹麟书,作世大龟镜。
哀哉束高阁,斯文久不胜。
皇五开老眼,牵复首拜命。
秋来举子场,谁领斯文印。
向来针膏肓,必古司农郑。
作者介绍
朱翌(1097—1167)字新仲,号潜山居士、省事老人。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卜居四明鄞县(今属浙江)。政和八年,同上舍出身。

关键词解释

  • 膏肓

    读音:gāo huāng

    繁体字:膏肓

    英语:kao huang

    意思:
     1.古代医学以心尖脂肪为膏,心脏与膈膜之间为肓。
      ▶《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

  • 向来

    读音:xiàng lái

    繁体字:曏來

    短语:固 有史以来 素 根本 从 平生 从古至今 向

    英语:always

    意思:(向来,向来)

     1.刚才

  • 针膏

    读音:zhēn gāo

    繁体字:針膏

    意思:(针膏,针膏)
    针灸和药物。
      ▶南朝·梁·何逊《七召》:“若见明于凝滞,幸求教于针膏。”

    解释:1.针灸和药物。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