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题申之寄示春郊画轴》 郊原膴春好意足,细草凄迷芳树绿。

郊原膴春好意足,细草凄迷芳树绿。

意思:郊原真春好意值得,细草凄迷芳树绿。

出自作者[宋]楼钥的《题申之寄示春郊画轴》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描绘春天的郊外景色以及人们在此环境中活动的,通过对自然和人文的细致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首句“郊原膴春好意足”便直接点明主题,描绘出郊外的春天是如此的美好。这句诗以“膴春”来形容春天,给人一种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感觉。而“好意足”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深深喜爱。 “细草凄迷芳树绿”描绘了郊原上细草翠绿,芳树成荫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觉。这句诗中的“凄迷”二字,又为这幅静态的画面增添了几分动态,仿佛让人看到了微风中轻轻摇曳的细草,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接下来的几行诗,诗人描绘了人们在郊外放牧、享受春天的场景。“雁鹜无数泛陂塘,羊牛相与随刍牧”,这句诗描绘了大雁和小鸭在池塘中自由游动的场景,以及羊和牛在草地上自由放牧的情景。这些生动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几年不泛浙西船,恍如苏台俯平川”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以及对现在生活的不满。诗人可能指的是他过去经常坐船经过浙江西边的日子,那时他可以欣赏到美丽的风景,感受生活的美好。而现在他不能像那时一样欣赏风景,只能徒步或乘车经过,这让他感到有些遗憾。 最后两句“闲人忧国无他策,但愿好雨成丰年”是诗人的感慨和希望。诗人作为一个“闲人”,没有治理国家的才能,无法改变当前的社会状况。但他仍然关心国家,希望未来能够风调雨顺,粮食丰收。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怀,也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的郊外景色以及人们活动的细致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诗中既有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也有对当前生活的不满和忧虑,但更多的是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郊原膴春好意足,细草凄迷芳树绿。
雁鹜无数泛陂塘,羊牛相与随刍牧。
几年不泛浙西船,恍如苏台俯平川。
闲人忧国无他策,但愿好雨成丰年。

关键词解释

  • 芳树

    读音:fāng shù

    繁体字:芳樹

    意思:(芳树,芳树)

     1.泛指佳木;花木。
      ▶三国·魏·阮籍《咏怀》之十三:“芳树垂绿叶,清云自逶迤。”
      ▶唐·李白《送友人入蜀》诗:“芳树笼秦栈,春流

  • 凄迷

    读音:qī mí

    繁体字:凄迷

    英语:dreary and hazy

    意思:(参见悽迷,凄迷)

     1.形容景物凄凉迷茫。
      ▶宋·陆游《日暮》诗:“庙堧荒寂新犁地,堤草凄迷旧烧

  • 好意

    读音:hǎo yì

    繁体字:好意

    英语:favor

    意思:I
    好心,善良的心意。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盗侠》:“贫道,盗也,本无好意。”
       ▶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二

  • 郊原

    读音:jiāo yuán

    繁体字:郊原

    意思:原野。
      ▶南朝·梁·萧子范《东亭极望》诗:“郊原共超远,林野杂依菲。”
      ▶宋·苏轼《过云龙山人张天骥》诗:“郊原雨初足,风日清且好。”
      ▶明·梁辰鱼《浣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