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中应有肥遁人,召以蒲轮头屡掉,岂似北山隐士流,移文徒惹稚圭诮。
意思:这中间应该有肥遁人,请用安车蒲轮头屡次掉,难道像北山隐士流,移文徒惹稚圭责备。
出自作者[清]乾隆的《题唐岱山水便面》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关于山水画和隐逸生活的赞美诗。作者对唐岱的画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段提到听闻名山有早评,但实际游览后发现不如可游妙。这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画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欣赏,更是对自然之美的深入体验。接着描绘了唐岱的笔法老练而健壮,云烟淡染的山景,表达了画作的生动和真实。
接下来的几段,作者描述了画中的茅舍、江景、峰峦、树木等细节,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他觉得这些细节都充满了天真,是诗意的源泉。同时,他想象山谷中的声音,如万窍合鸣,生动而富有生命力。
最后,作者认为画中应有隐逸之人,如果有人被邀请去做官,他们应该会欣然接受。这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对那些拒绝做官的人表示了理解和尊重。这与传统的“移文徒惹稚圭诮”的隐士行为形成了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新的理解。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对唐岱的画作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诗中充满了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是一首富有诗意的赞美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