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蕲口道中三首》 回视东下人,恍如御风行。

回视东下人,恍如御风行。

意思:回头看向下面的人,恍如驾着风走。

出自作者[宋]王令的《蕲口道中三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船夫与江水争斗,乘风破浪的壮丽景象的诗。它通过生动描绘船夫与江水的互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豪迈之情。 首句“维舟泝江流,人力与水争”,描绘了诗人停船逆流而上,人力与江水相抗的情景。这里,“人力”与“水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示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坚韧和毅力。 “回视东下人,恍如御风行”,诗人回头看那些在下游顺流而下的人,他们仿佛是在乘风而行。这里运用了比喻,将那些在下游随波逐流的人比作被风吹行,形象地描绘了船夫与江水争斗的场景。 “谁能倒长江,奔泻暂西倾”,诗人想象如果有人能将长江倒过来,那么船夫就能暂时看到它向西倾泻的画面。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进一步描绘了船夫与江水的争斗,展现了船夫的勇气和决心。 “聊用快客意,何惮鱼龙惊”,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乘风破浪、一往无前的豪迈之情。诗人愿意用这种方式来满足自己的壮志,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即使会惊动鱼龙,他也无所畏惧。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船夫与江水的争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豪迈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维舟泝江流,人力与水争。
回视东下人,恍如御风行。
谁能倒长江,奔泻暂西倾。
聊用快客意,何惮鱼龙惊。
作者介绍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关键词解释

  • 恍如

    读音:huǎng rú

    繁体字:恍如

    意思:好似;仿佛。
      ▶宋·陈与义《出山道中》诗:“高崖落绛叶,恍如人世秋。”
      ▶《儒林外史》第十回:“此时蘧公孙恍如身游阆苑、蓬莱、巫山、洛浦。”
      ▶茅盾《公式

  • 下人

    读音:xià rén

    繁体字:下人

    短语:奴仆 佣工 公仆 雇工 仆人 仆役

    英语:understrapper

    意思:I

     1.百姓;人民。

  • 风行

    读音:fēng xíng

    繁体字:風行

    短语:盛 时兴 兴 风靡

    英语:rage

    意思:(风行,风行)

     1.风吹。
      ▶北周·庾信《贺新乐表》

  • 回视

    读音:huí shì

    繁体字:回視

    意思:(回视,回视)
    回顾,回头看。
      ▶宋·苏轼《答李端叔书》:“回视三十年以来所为,多其病者,足下所见,皆故我非今我也。”
      ▶明·李东阳《寿舅氏刘公八十诗序》:“回

  • 东下

    读音:dōng xià

    繁体字:東下

    意思:(东下,东下)

     1.东行。我国地势西北方高,东南方低,故习惯称东行为东下,与西上相对。
      ▶《史记•淮阴侯列传》:“常山王背项王,奉项婴头而窜,逃归于汉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