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西山草堂》 徒劳问归路,峰叠绕家乡。

徒劳问归路,峰叠绕家乡。

意思:徒劳问归路,峰叠绕家乡。

出自作者[唐]杜牧的《西山草堂》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富有诗情画意的诗,它描绘了一个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深欣赏和感激。 首句“何处人事少?西峰旧草堂”直接提问,引导读者去思考和寻找答案。这句诗中的“何处”一词,给人一种探索和寻找的感觉,而“人事少”则暗示了这里可能是一个远离喧嚣、远离繁忙的地方。诗人可能是在西峰下的一处草堂找到了这个地方,这里的人事似乎比城市中少了很多。 “晒书秋日晚,洗药石泉香”描绘了诗人日常的生活场景,他可能在秋天的午后晒书,或者在石泉边清洗药草。这些细节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让人感受到诗人的闲适和自在。 “后岭有微雨,北窗生晓凉”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后岭微雨中感受到的凉意,以及北窗在早晨凉爽的空气。这两句诗充满了对自然的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最后,“徒劳问归路,峰叠绕家乡”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无奈和感慨。他可能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甚至已经忘记了回家的路,但是周围的山峰叠嶂,让他无法离开这个地方。这两句诗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无奈。这首诗的文字简洁明了,但充满了诗意和情感,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深热爱和感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何处人事少?
西峰旧草堂。
晒书秋日晚,洗药石泉香。
后岭有微雨,北窗生晓凉。
徒劳问归路,峰叠绕家乡。
作者介绍 杜牧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关键词解释

  • 归路

    读音:guī lù

    繁体字:歸路

    英语:return circuit

    详细释义:回去的路。三国演义?第十八回:『刘表助张绣屯兵安众,截吾归路。』

    造句:<

  • 徒劳

    读音:tú láo

    繁体字:徒勞

    短语:纸上谈兵 枉费 干 白搭 白 徒劳无益 贼去关门 海底捞月 一事无成 虚 瞎 望梅止渴 隔靴搔痒 画饼充饥 水中捞月 徒劳无功 徒 扬汤止沸 乏 缘木求鱼 问道于盲

  • 家乡

    读音:jiā xiāng

    繁体字:家鄉

    短语:出生地 本土 乡 故土 诞生地 里 邻里 梓里

    英语:hometown

    意思:(家乡,家乡)
    自己家庭世代居住

  • 叠绕

    读音:dié rào

    繁体字:疊繞

    意思:(叠绕,迭绕)
    重叠缠绕。
      ▶骆宾基《山区收购站》:“他的两只手颤抖着,一苗长鬚叠绕的山参,在柜檯上出现了。”

    造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