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谢公定河朔漫成八首》 岂必九渠亡故道,直缘穿凿用功多。

岂必九渠亡故道,直缘穿凿用功多。

意思:难道一定要九渠灭亡故道,直边凿用功多。

出自作者[宋]黄庭坚的《和谢公定河朔漫成八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汉时水占十万顷,官寺民居皆浊河。岂必九渠亡故道,直缘穿凿用功多》是一首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反思的诗。它以汉代时期的水资源状况为背景,通过对河流浑浊的描述,表达了对环境破坏和人类活动对自然影响的深深忧虑。 首两句“汉时水占十万顷,官寺民居皆浊河。”描绘了当时广阔的水域和河流的浑浊状态。汉时,泛指历史久远,水占十万顷,意味着当时有大量的土地被水覆盖。民居和官寺等建筑都处在浑浊的河流中,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恶劣。 接下来的两句“岂必九渠亡故道,直缘穿凿用功多。”是对人类活动的反思。九渠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水利系统,但这里并不是说九渠消失或者失效,而是暗示由于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的利用水资源,导致河流的自然状态被破坏。穿凿用功多,意味着人类的活动对河流造成了过多的干扰和改造,使得河流失去了原有的面貌。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环境的恶劣和人类活动的过度干预。它提醒人们要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资源,否则可能会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环境的关注,也呼吁人们反思自己的行为,寻求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方式。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汉时水占十万顷,官寺民居皆浊河。
岂必九渠亡故道,直缘穿凿用功多。
作者介绍 黄庭坚简介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关键词解释

  • 穿凿

    读音:chuān záo

    繁体字:穿鑿

    英语:give a farfetched interpretation

    意思:(穿凿,穿凿)

     1.开凿;挖掘。
      ▶汉·焦赣《易林•井

  • 亡故

    引用解释

    1.去世。《水浒传》第五六回:“自从父亲亡故之后,时乖运蹇,一向流落江湖。”《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就是去年父亲亡故之后,曾经写过一封信去,也没有回信。” 巴金 《秋》四:“他还是觉得他对不起亡故的 蕙 。”

    2.灭亡的原因。《吕氏春秋·慎大》:“ 武王 乃恐惧,太息流涕,命 周公旦 进 殷 之遗老,而问 殷

  • 用功

    读音:yòng gōng

    繁体字:用功

    短语:苦读 手不释卷

    英语:diligent

    意思:
     1.犹言下功夫。
      ▶《隋书•儒林传•刘炫》:“《周礼》、《礼

  • 岂必

    读音:qǐ bì

    繁体字:豈必

    意思:(岂必,岂必)
    犹何必。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清·顾樵《秋夜柬顾茂伦》诗:“哀乐境所遇,岂必雍门琴!”清·魏源《游山吟》之六:“倚天拔地自雄放,岂必面目同员方!”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