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上吴居交》 争似一篇人脍炙,四方传诵卧龙诗。

争似一篇人脍炙,四方传诵卧龙诗。

意思:争论似乎一篇人烤肉,四方传诵卧龙诗。

出自作者[宋]刘过的《上吴居交》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赞美一位卧龙先生的诗人,表达了他对这位先生的诗作的高度评价。 首句“时平无事清吟好,卫霍贪功未足奇”中,“时平无事”描绘了一个和平安定的时代背景,人们可以安享太平盛世,不必担忧战乱。“清吟好”则描绘了在这种环境下,人们可以安静地读书作诗,生活闲适。“卫霍贪功未足奇”则借用了历史典故,以卫青、霍去病比喻那些贪图功名、好大喜功的人,他们虽然立下赫赫战功,却往往为人诟病。 第二句“争似一篇人脍炙,四方传诵卧龙诗”则直接赞美了卧龙先生的诗作。“争似”表示诗人对卧龙诗的极度赞赏,“一篇人脍炙”表示卧龙的诗作广为人知,被人们热烈传诵。“四方传诵”则进一步描绘了这种广为流传的盛况。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和平时期,人们安享生活,潜心创作的向往,同时也对那些在战乱年代仍然保持高尚情操的人表示了敬意。诗人通过赞美卧龙先生的诗作,表达了他对这种高尚情操的追求和向往。 此外,这首诗的语言简练优美,用典贴切,既表达了对卧龙先生的敬仰之情,又体现了诗人自身的文学素养。整首诗的意境深远,读来令人深思。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时平无事清吟好,卫霍贪功未足奇。
争似一篇人脍炙,四方传诵卧龙诗。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有《龙洲集》、《龙洲词》、明毛晋汲古阁《龙洲道人诗集》

关键词解释

  • 卧龙

    读音:wò lóng

    繁体字:卧龍

    英语:Wolong

    意思:(卧龙,卧龙)

     1.喻隐居或尚未崭露头角的杰出人材。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

  • 传诵

    读音:chuán sòng

    繁体字:傳誦

    短语:传 传入 盛传 不胫而走 流传 传开 不翼而飞 扩散 传遍 传到 传出 散播

    英语:be widely read

  • 四方

    读音:sì fāng

    繁体字:四方

    短语:方块 方框

    英语:four-way

    意思:
     1.指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礼记•射义》:“男子生,桑弧蓬矢六,以

  • 争似

    读音:zhēng sì

    繁体字:爭似

    意思:(争似,争似)
    怎似。
      ▶唐·刘禹锡《杨柳枝》词:“城中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
      ▶宋·柳永《慢卷紬》词:“又争似从前,淡淡相看,免恁牵繫。”

  • 一篇

    读音:yī piān

    繁体字:一篇

    意思:
     1.古时文字皆着之于竹简,用牛皮编串如册,是为一篇。后因称首尾完整的文字为一篇。
      ▶《墨子•明鬼下》:“圣人一尺之帛,一篇之书。”
      ▶汉·王充《论衡•本性》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