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范信中寓居崇宁还雨二首》 遣闷闷不离眼前,避愁愁已知人处。

遣闷闷不离眼前,避愁愁已知人处。

意思:派遣闷闷不离眼前,避愁愁已知道人的地方。

出自作者[宋]黄庭坚的《和范信中寓居崇宁还雨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赠与范侯(即范仲淹)的,范仲淹是一位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文人,他寻访八桂之路,是为了寻找实现自己抱负的途径。诗中描绘了范仲淹寻访的艰辛,以及他与禅师的交往,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范仲淹的敬仰之情。 首联“范侯来寻八桂路,走避俗人如脱兔”,描绘了范仲淹寻访八桂之路的情景,他像脱兔一样避开俗人,表现出他的清高和脱俗。 颔联“衣囊夜雨寄禅家,行潦升阶漂两屦”,描绘了他在禅家的生活情景,夜晚在衣囊中寄宿,走在湿漉漉的台阶上,表现出他的清苦和坚韧。 颈联“遣闷闷不离眼前,避愁愁已知人处”,表达了他无法摆脱的烦恼和忧愁,但他已经知道如何面对和处理这些烦恼和忧愁,表现出他的智慧和勇气。 尾联“两禅有意开寿域,岁晚筑室当百堵”,表达了作者对禅师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范仲淹的期望,希望他能够像禅师一样,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多的贡献。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范侯的敬仰之情和对他的期望,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禅师的敬仰之情和对禅宗文化的热爱。整首诗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和对人生的思考,是一首充满正能量的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范侯来寻八桂路,走避俗人如脱兔。
衣囊夜雨寄禅家,行潦升阶漂两屦。
遣闷闷不离眼前,避愁愁已知人处。
庆公忧民苗未立,旻公忧木水推去。
两禅有意开寿域,岁晚筑室当百堵。
他时无屋可藏身,且作五里公超雾。
作者介绍 黄庭坚简介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关键词解释

  • 知人

    读音:zhī rén

    繁体字:知人

    英语:acquiring an understanding of men

    意思:I

     1.谓能鉴察人的品行、才能。
       ▶《书•皋陶谟》:“

  • 闷闷

    读音:mèn mèn

    繁体字:悶悶

    意思:(闷闷,闷闷)
    I

     1.愚昧、浑噩貌。
       ▶《老子》:“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唐·韦应物《善福精舍答韩司录清都观会宴见忆》诗:“皦皦仰

  • 愁愁

    读音:chóu chóu

    繁体字:愁愁

    意思:忧思重重貌。
      ▶汉·刘向《九叹•逢纷》:“声哀哀而怀高丘兮,心愁愁而思旧邦。”

    详细释义:忧愁的样子。楚辞?刘向?九叹:『声哀哀而怀

  • 遣闷

    读音:qiǎn mèn

    繁体字:遣悶

    英语:dispel boredom; divert oneself

    意思:(遣闷,遣闷)
    排解烦闷。
      ▶唐·李群玉《旅泊诗》:“短篇纔遣闷,小酿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