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莫扫花》 君不见昨朝枝上正芳菲,今日庭前已憔悴。

君不见昨朝枝上正芳菲,今日庭前已憔悴。

意思:君不见昨天早上枝上正芳菲,今天庭前已憔悴。

出自作者[宋]文同的《莫扫花》

全文赏析

这首诗《莫扫花,从教花满地》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它以花的盛开和凋零来比喻人生的起伏和变化,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永恒的深刻理解。 首先,诗人表达了对花的喜爱和尊重,他希望不要扫掉这些美丽的花朵,让它们在地上开放。即使花落堆积也没有关系,因为这是花自然生长和消亡的过程,是东君(春天之神)的旨意。这里,诗人似乎在暗示人生的起伏和变化也是自然的规律,我们应该尊重并接受它。 接着,诗人用花的盛开和凋零来比喻人生的高峰和低谷。他指出,人生中的美好时刻就像花儿的盛开,短暂而美丽;而人生的低谷则像花儿凋零后的庭院,虽然凄凉,但也有它独特的韵味。这里,诗人似乎在提醒我们,无论人生的高峰还是低谷,都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我们应该珍惜并从中学习。 然后,诗人用“一荣一谢两皆空”来表达对生命无常的理解。他认为,无论是盛开的花朵还是凋零的花瓣,最终都会化为尘土,这是生命的本质。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放下对物质的执着,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智慧。 最后,诗人以“但对落英开酒盏,每年如此任春风”来结束这首诗。他似乎在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像对待落花一样对待人生的起伏和变化,每年都欣然接受春风的吹拂,享受生命的美好。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永恒的理解,他告诉我们应该尊重并接受人生的起伏和变化,放下对物质的执着,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智慧。这首诗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莫扫花,从教花满地。
纵然堆积亦何害,留之且重东君意。
君不见昨朝枝上正芳菲,今日庭前已憔悴。
中间得好能几时,用此请君穷物理。
一荣一谢两皆空,若了非真本自同。
但对落英开酒盏,每年如此任春风。
作者介绍 文同简介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关键词解释

  • 芳菲

    读音:fāng fēi

    繁体字:芳菲

    英语:fragrance

    意思:
     1.花草盛美。
      ▶南朝·陈·顾野王《阳春歌》:“春草正芳菲,重楼启曙扉。”
      ▶唐·韩愈《梁国惠康公

  • 憔悴

    读音:qiáo cuì

    繁体字:憔悴

    英语:languish

    意思:亦作“憔瘁”。
     
     1.黄瘦;瘦损。
      ▶《国语•吴语》:“使吾甲兵钝弊,民日离落而日以憔悴,然后安受吾烬。

  • 今日

    读音:jīn rì

    繁体字:今日

    英语:today

    意思:
     1.本日;今天。
      ▶《孟子•公孙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唐·韩愈《送张道士序》:“今日有书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