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林乔年学士普净院避暑》 知君有术消烦暑,旋琢琼瑶出道山。

知君有术消烦暑,旋琢琼瑶出道山。

意思:知道你有办法消除天气闷热,旋转培养琼瑶出道山。

出自作者[宋]王珪的《和林乔年学士普净院避暑》

全文赏析

这首诗《汩汩红尘倦往还,偶来偷得似僧间》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内心清净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清凉处世、消暑纳凉的向往之情。 首联“汩汩红尘倦往还,偶来偷得似僧间”,诗人以“红尘”比喻世俗的纷扰,表达了对尘世的厌倦之情。而“偶来”二字,则暗示了诗人偶然得到了一种清净的境界,仿佛与僧人无异。这种表达方式,既体现了诗人的自我认知,也暗示了他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颔联“一心自别清凉处,万事如经梦寐间”,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清凉世界。这里的“一心自别”和“万事如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强调了内心的清净和超脱,后者则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淡然处之。这种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颈联“尽日禅房挥玉尘,几时仙岭对冰颜”,描绘了诗人挥洒玉尘(玉尘指细扫地的灰尘)的禅房生活,以及向往对冰颜(冰颜指如冰般清净的容颜)的仙岭生活。这里不仅表现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追求,也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尾联“知君有术消烦暑,旋琢琼瑶出道山”,诗人通过赞美友人能够消除烦暑之术,表达了对友人的感激之情。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对清凉处世、消暑纳凉的向往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尘世的厌倦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汩汩红尘倦往还,偶来偷得似僧间。
一心自别清凉处,万事如经梦寐间。
尽日禅房挥玉尘,几时仙岭对冰颜。
知君有术消烦暑,旋琢琼瑶出道山。
作者介绍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

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1083年),封郇国公。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

关键词解释

  • 琼瑶

    读音:qióng yáo

    繁体字:瓊瑤

    英语:Qiongyao

    意思:(琼瑶,琼瑶)

     1.美玉。
      ▶《诗•卫风•木瓜》:“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毛传:“

  • 出道

    读音:chū dào

    繁体字:出道

    英语:engage in this profession

    意思:
     1.佛教指脱离六道轮回之苦。
     
     2.方言。指年轻人走上社会,能独立工作和

  • 道山

    读音:dào shān

    繁体字:道山

    意思:
     1.指儒林、文苑。文人聚集的地方。语出《后汉书•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臧室,道家蓬莱山。”
      ▶宋·张耒《答林学士启》:“揽辔按行,窾窦已解,已进登于卿棘,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