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客偶作》 小桥连驿杨柳晚,废寺入门禾黍高。

小桥连驿杨柳晚,废寺入门禾黍高。

意思:小桥连接驿杨柳晚,废弃的寺院进门禾黍高。

出自作者[唐]温庭筠的《送客偶作》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荒凉的石路、西风、小桥、废寺、县市、凫鹥、故山和官树,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官场的厌倦。 首联“石路荒凉接野蒿,西风吹马利如刀。”描绘了石路荒芜、野蒿丛生的荒凉景象,以及西风凛冽、马儿疾驰的场景,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这里诗人通过荒凉的石路和野蒿,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官场的厌倦。 颔联“小桥连驿杨柳晚,废寺入门禾黍高。”描绘了小桥、杨柳、废寺和禾黍的画面,给人一种静谧和凄凉的感觉。小桥连接着驿站,杨柳在晚风中摇曳,废寺已经荒废,禾黍已经高过门楣。这里诗人通过描绘这些景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官场的厌倦。 颈联“鸡犬夕阳喧县市,凫鹥秋水曝城壕。”描绘了夕阳下的县市和秋水曝城的景象,给人一种温馨和宁静的感觉。鸡犬在夕阳下喧闹着,凫鹥在秋水中晾晒羽毛。这里诗人通过描绘这些景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官场的厌倦。 尾联“故山有梦不归去,官树陌尘何太劳。”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官场的厌倦。诗人梦见故山而不愿归去,但官场上的尘土和疲劳却让他感到厌倦。这里诗人通过对比故乡和官场,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官场的厌倦。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故乡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官场的厌倦。诗中通过对石路、杨柳、废寺、县市、凫鹥等景象的描绘,展现了故乡的静谧和凄凉,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官场的厌倦。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石路荒凉接野蒿,西风吹马利如刀。
小桥连驿杨柳晚,废寺入门禾黍高。
鸡犬夕阳喧县市,凫鹥秋水曝城壕。
故山有梦不归去,官树陌尘何太劳。
作者介绍 温庭筠简介
温庭筠(约812年-约866年),本名岐,艺名庭筠,字飞卿,男,汉族,唐代并州祁县(今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人,晚唐时期诗人、词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富有天赋,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有“温八叉”之称。

温庭筠多次考进士均落榜,一生恨不得志,行为放浪。曾任随县和方城县尉,官至国子监助教。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浓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有《花间集》遗存。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其词作更是刻意求精,注重词的文采和声情。被尊为“花间词派”之鼻祖。

关键词解释

  • 小桥

    读音:xiǎo qiáo

    繁体字:小橋

    意思:(小桥,小桥)

     1.三国·吴·周瑜之妻。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时得桥公二女,皆国色也。
      ▶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
     

  • 杨柳

    解释

    杨柳 yángliǔ

    (1) [poplar and willow]∶杨树和柳树的合称

    (2) [willow]∶专指柳树

    杨柳岸晓风残月。——宋· 柳永《雨霖铃》

    (3) 古曲名,即&l

  • 入门

    读音:rù mén

    繁体字:入門

    短语:入场 入境

    英语:introduction

    意思:(入门,入门)

     1.进门。
      ▶晋·王嘉《拾遗记•后汉》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