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以诗送宣赐进奉红绡封龙字茶与琏禅师》 密缄龙焙火前春,翠字红绡熨眼新。

密缄龙焙火前春,翠字红绡熨眼新。

意思:密封龙焙火前春,翡翠字红绡熨眼新。

出自作者[宋]丁谓的《以诗送宣赐进奉红绡封龙字茶与琏禅师》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关于茶的赞美诗,通过对茶叶的描述,表达了对茶叶品质和品味的极高赞赏。 首句“密缄龙焙火前春,翠字红绡熨眼新”,描述了茶叶的包装和其外观。这里用“密缄”形容包装的严密,体现出茶叶的珍贵;“龙焙”可能是指产自龙焙的茶叶,这是古代著名的茶场,也是西湖茶的主要产地。而“火前春”则表示茶叶采摘的时间早,品质新鲜。同时,“翠字红绡”形象地描绘了茶叶的绿色叶片和红色茶字的醒目,如同用热毛巾熨烫眼睛一样的新鲜。 “品味至高谁合得,双林树下上乘人”,这句诗表达了对茶叶品味的极高赞赏。这里用“至高”形容品味的极高,而“谁合得”则表示这种品味非常难得。双林树下上乘人,双林树下可能是指双林寺下的茶园,上乘人则表示只有品味极高的人才能欣赏得到这种茶叶。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茶叶的描述,表达了对茶叶品质和品味的极高赞赏。诗人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将茶叶的包装、色泽、口感等细节描绘得淋漓尽致,使人仿佛能够闻到茶叶的香气,品尝到茶叶的味道。这也体现了诗人对茶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热爱。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密缄龙焙火前春,翠字红绡熨眼新。
品味至高谁合得,双林树下上乘人。
作者介绍
丁谓(966-1037),字谓之,后更字公言,两浙路苏州府长洲县人。先后任参知政事(副相)、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相),前后共在相位七年。

因作恶太多,丁谓最后被罢相,贬为崖州(今海南省三亚市)司户参军,他的四个儿子、三个弟弟全部被降黜。抄没家产时,从他家中搜得各地的贿赂物品,不可胜纪。景祐四年(1037)闰四月,卒于光州,归葬苏州城西华山习嘉原。

关键词解释

  • 红绡

    读音:hóng xiāo

    繁体字:紅綃

    意思:(红绡,红绡)

     1.红色薄绸。
      ▶唐·白居易《琵琶行》:“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南唐·冯延巳《应天长》词之三:“枕上夜长祇如岁,

  • 密缄

    读音:mì jiān

    繁体字:密緘

    意思:(密缄,密缄)
    犹密封。
      ▶宋·丁谓《丁晋公谈录》:“﹝赵普﹞曰:‘晋王素有德望,众所钦服,官家万年千载后,合是晋王继统。’仍上一札子论之。
      ▶昭宪密缄题署,藏

  • 龙焙

    读音:lóng bèi

    繁体字:龍焙

    意思:(龙焙,龙焙)
    茶名。
      ▶宋·苏轼《西江月•茶词》:“龙焙今年绝品,谷帘自古珍泉。”
      ▶金·元好问《臺山杂咏》之十三:“石罅飞泉冰齿牙,一杯龙焙雪生花。”

  • 火前

    读音:huǒ qián

    繁体字:火前

    意思:
     1.谓寒食节禁火之前。
      ▶唐·薛能《晚春》诗:“征东留滞一年年,又向军前遇火前。”
     
     2.即火前茶。
      ▶五代·齐己《咏茶十二韵》:“甘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