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树连云烂不收,山河风景一番秋。
意思:锦树连云烂不收,山河风景一番秋季。
出自作者[宋]潘大临的《题陈德秀画四季枕屏图五首》
全文赏析
《题陈德秀画四季枕屏图五首》是宋代诗人潘大临的一组诗作,共有五首。这组诗描绘了四季景色的变化,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下面我们来赏析这组诗。
首先,从整体结构上看,这组诗以四季为序,每首诗分别描绘了一个季节的景色。这种结构使得诗歌内容丰富多样,既有春天的生机勃勃,又有夏天的热烈奔放,还有秋天的宁静致远,以及冬天的萧瑟凄美。这种四季轮回的描绘,使得诗歌具有了时间感和生命力。
其次,从意象运用上看,潘大临善于捕捉自然景物的特点,用简练的文字勾勒出生动的画面。如“春水碧于天,画舸听雨眠”描绘了春天江水的清澈碧绿,画舫在雨中悠然自得的景象;“夏日长廊静,蝉声满院凉”则表现了夏天长廊的宁静,蝉鸣声在院子里回荡的凉爽感觉。这些意象的运用,使得诗歌具有了很强的视觉和听觉效果,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的景色之中。
再次,从情感表达上看,潘大临在描绘四季景色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如“秋月映高楼,清辉照我心”表现了诗人在秋天月光下,感受到内心的宁静和喜悦;“冬日寒风起,炉火暖人心”则表现了诗人在冬天寒冷的风中,感受到炉火带来的温暖。这些情感的表达,使得诗歌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感染力。
最后,从修辞手法上看,潘大临在这组诗中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拟人等,使得诗歌更加优美动人。如“春水碧于天,画舸听雨眠”中的“碧于天”与“听雨眠”形成了对仗;“夏日长廊静,蝉声满院凉”中的“静”与“凉”形成了排比;“秋月映高楼,清辉照我心”中的“映高楼”与“照我心”则运用了拟人手法。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诗歌更加富有韵味和艺术感染力。
总之,《题陈德秀画四季枕屏图五首》是一组描绘四季景色的优秀诗作,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又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诗歌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