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海乡竹枝歌(四首)》 哑子三岁未识父,郎在海东何日归。

哑子三岁未识父,郎在海东何日归。

意思:哑的儿子三年没有见过父亲,郎在海东什么时候回来。

出自作者[元]杨维桢的《海乡竹枝歌(四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门前海坍到竹篱,阶头腥臊蟛子肥。
哑子三岁未识父,郎在海东何日归》是一首描绘海边生活景象的诗,通过对海边的景象、生活细节和家庭困境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海边生活的观察和理解,以及对家人思念的深深情感。 首句“门前海坍到竹篱,阶头腥臊蟛子肥。”描绘了海边生活的景象,海潮涨落,潮水退去时,海边仿佛在坍塌,直到竹篱笆出现。而在阶头,螃蟹等海鲜生物腥臊肥美。这些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海边生活的真实面貌,同时也传达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理解和感受。 “哑子三岁未识父,郎在海东何日归。”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的思念之情。一个哑巴孩子已经三岁,却还不认识父亲。这让作者感到深深的忧虑和思念。而自己的亲人,郎君还在海东,何时才能归来呢?这两句诗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家人的深深思念和对未知归期的忧虑。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海边生活景象和表达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和理解,以及对家人深深的感情。这种真挚的情感表达,使得这首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打动人心的力量。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门前海坍到竹篱,阶头腥臊蟛子肥。
哑子三岁未识父,郎在海东何日归。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杨维桢(1296年-1370年),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等。他是元朝末年和明初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杨维桢自幼聪颖,其父杨宏对他寄予厚望。他的诗歌清新脱俗,意境深远,常常描写自然风景和人民生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此外,杨维桢还擅长书法和绘画,尤其是山水画和花鸟画。他的画作与诗歌一样清新脱俗、自然流畅。

关键词解释

  • 何日

    引用解释

    哪一天;什么时候。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 仲仙 ﹞又吟曰:‘儂别去,泪双流,使我揉断离肠何日休。’” 刘大白 《各各作工》诗:“各各作工,各各作工!什么财东,什么雇佣,一样的人,阶级重重!无人不工,何日成功!”

    读音:hé rì

  • 哑子

    读音:yǎ zǐ

    繁体字:啞子

    短语:哑巴

    英语:mute

    意思:(哑子,哑子)
    哑巴。
      ▶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一摺:“有个孩儿唤做福童,是个哑子,不会说话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