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至日》 心折灵台候云物,眼看东海变桑田。

心折灵台候云物,眼看东海变桑田。

意思:心折灵台候说物,眼看东海变桑田。

出自作者[宋]刘著的《至日》

全文赏析

这首诗《乱离南国忽经年,一线愁添未死前》是一首富有深情的七言律诗,通过描述作者在战乱年代的遭遇和感受,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不满和对未来的希望。 首联“乱离南国忽经年,一线愁添未死前”,直接点明作者身处战乱年代,经过了一年的动荡不安,作者心中的愁绪不断积累,直到在心中形成一道深深的愁痕。这一联通过描绘“乱离”和“一线愁”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同时也为整首诗定下了悲凉的基调。 颔联“心折灵台候云物,眼看东海变桑田”,表达了作者对未来局势的担忧和无奈。灵台是古人对心地的比喻,作者在心中感觉到云物的变化,暗示了局势的变化莫测。而“东海变桑田”则表达了作者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颈联“燕巢幕上终非计,雉畜樊中政可怜”,进一步表达了作者的无奈和悲哀。燕子在幕上筑巢并不是一个好的计划,作者以此比喻自己当前的处境;而野鸡和野兔被关在笼子里只觉得可怜,作者以此表达自己对自由的渴望和对当前环境的无奈。 尾联“安得绝云行九万,却骑鲸背上青天”,是作者对未来的期望和追求。作者希望能够摆脱当前的困境,像绝云飞行九万里的鲲鹏一样,飞向自由和广阔的天空。同时,骑着鲸鱼登上青天,也表达了作者对超越世俗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深沉,表达了作者在战乱年代的遭遇和感受,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望。通过描绘作者的情感和处境,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不幸。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乱离南国忽经年,一线愁添未死前。
心折灵台候云物,眼看东海变桑田。
燕巢幕上终非计,雉畜樊中政可怜。
安得绝云行九万,却骑鲸背上青天。
作者介绍
刘著(约公元1140年前后在世)字鹏南,舒州皖城(今安徽潜山)人。生卒年均不详,北宋宣、政年间(1111~1125)登进士第。入金任居州县甚久。年六十余,始入翰林,充修撰。后出守武遂,终于忻州刺史。皖有玉照乡,既老,号玉照老人,以示不忘其本。著善诗,与吴激常相酬答。《金史》无传,事见《中州集》卷二。词存一首。

关键词解释

  • 灵台

    读音:líng tái

    繁体字:靈檯

    英语:Lingtai

    详细释义:1.心灵。庄子?庚桑楚:『不可内于灵台。灵台者,有持而不知其所持,而不可持者也。』郭象?注:『灵台者,心也。』

  • 桑田

    引用解释

    1.种植桑树与农作物的田地。《诗·鄘风·定之方中》:“星言夙驾,説于桑田。”

    2.也专指植桑之田。 唐 韦应物 《听莺曲》诗:“伯劳飞过声跼促,戴胜下时桑田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八回:“过了半年光景,他忽然有事要到 肇庆 去巡閲,他便説出来要顺便踏勘桑田。这个风声传了出去,吓得那些承办蚕桑的乡绅,屎屁直流!”<

  • 心折

    读音:xīn zhé

    繁体字:心折

    英语:be filled with admiration

    意思:
     1.中心摧折。形容伤感到极点。
      ▶南朝·梁·江淹《别赋》:“有别必怨,有怨必盈,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