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答刘道人》 嵩阳峰底洞中天,曾共浮丘对掩关。

嵩阳峰底洞中天,曾共浮丘对掩关。

意思:皇甫嵩阳峰底洞中天,曾经浮丘回答掩关。

出自作者[宋]张咏的《答刘道人》

全文赏析

这首诗《嵩阳峰底洞中天,曾共浮丘对掩关。知道高閒少兼济,折腰从此到人间。》是作者对一位隐士的赞美和敬仰之情。通过对这位隐士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崇敬。 首句“嵩阳峰底洞中天”,诗人以嵩阳峰为背景,描绘了这位隐士所在的地方,是一个深藏在山中的洞天。这一句既表现了隐士的清幽生活环境,也暗示了这位隐士与浮丘对掩关的生活方式,即他与浮丘的密切关系和他对道家文化的理解和追求。 “曾共浮丘对掩关”一句,进一步强调了这位隐士与道家文化的紧密联系。浮丘是道教传说中的神仙人物,诗人用他来比喻这位隐士,表明他是一位追求内心宁静、远离世俗纷扰的道家隐士。同时,“对掩关”则描绘了这位隐士的修行方式,他与浮丘相对而闭关修炼,表达了他对道家修炼的虔诚和专注。 “知道高閒少兼济,折腰从此到人间”这两句则是对这位隐士的赞美和敬仰之情。高閒在这里象征着隐士的高尚品质和淡泊名利的精神境界。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对这位隐士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社会中人们过于追求名利、折腰于权势的批判。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一位隐士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崇敬。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社会中人们过于追求名利、折腰于权势的批判,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诗中的语言简洁明快,意象生动,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嵩阳峰底洞中天,曾共浮丘对掩关。
知道高閒少兼济,折腰从此到人间。

关键词解释

  • 嵩阳

    读音:sōng yáng

    繁体字:嵩陽

    意思:(嵩阳,嵩阳)

     1.嵩山之南。
      ▶唐·李白《送杨山人归嵩山》诗:“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
     
     2.寺观名。在河南省·登封县·太室山下。

  • 中天

    读音:zhōng tiān

    繁体字:中天

    短语:苍穹 苍天 穹 天穹 上苍 天幕 天 天空 宵 老天 空 圆

    英语:transit

    意思:
     1.高

  • 洞中

    读音:dòng zhōng

    繁体字:洞中

    意思:命中,切中。
      ▶《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四年》:“弩发辄洞中,贼势稍屈。”
      ▶清·夏燮《中西纪事•海疆殉难记上》:“关提军善识砲性,凡高下远近,发皆洞中。”

  • 掩关

    读音:yǎn guān

    繁体字:掩關

    意思:(掩关,掩关)

     1.关闭;关门。
      ▶唐·吴少徵《怨歌行》:“长信重门昼掩关,清房晓帐幽且闲。”
      ▶明·刘基《辛卯仲冬雨中作》诗之一:“青灯无光掩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