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子华应天院行香归过洛川》 度桥寒色侵春服,按辔晴光露晓山。

度桥寒色侵春服,按辔晴光露晓山。

意思:过了桥寒冷色侵春服,缰绳晴朗的阳光暴露清楚山。

出自作者[宋]司马光的《和子华应天院行香归过洛川》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充满了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整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的画卷,通过印节传呼、府庭闲散、度桥寒色、按辔晴光等细节,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优美的氛围。 诗的首句“印节传呼洛北还”,以一种传令的方式开启了全诗,使读者仿佛能听到一种古老的传唤声音,感受到了诗中的历史气息。而“府庭无论不妨闲”,则展示了诗人悠闲自在的心态,为接下来的景色描绘铺垫了情绪。 “度桥寒色侵春服,按辔晴光露晓山”这两句,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度桥的寒色和春服的温暖形成对比,按辔前行的马匹和晴光下的晓山相互映衬,既有静态的描绘,又有动态的展示,形成了生动的画面感。 “香穗徘徊凝广殿,花篮繁会满通闤”这两句,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通过描述香穗的徘徊和花篮的繁会,给景物赋予了生命和情感,使得诗的意境更加深远。 最后的“自知白雪高难和,忍愧谁能寄我颜”两句,诗人以白雪自比,表达了自己高洁却难以合群的性格。同时,通过“忍愧谁能寄我颜”的表达,展现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展示了春天的美景和诗人的内心世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印节传呼洛北还,府庭无论不妨闲。
度桥寒色侵春服,按辔晴光露晓山。
香穗徘徊凝广殿,花篮繁会满通闤。
自知白雪高难和,忍愧谁能寄我颜。
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关键词解释

  • 寒色

    读音:hán sè

    繁体字:寒色

    英语:coldcolours

    意思:
     1.感到寒冷时的气色。
      ▶《敦煌变文集•孝子传》:“父密察之,知骞有寒色,父以手抚之,见衣甚薄,毁而观之,始知

  • 晴光

    读音:qíng guāng

    繁体字:晴光

    意思:晴朗的日光或月光。
      ▶唐·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清林则徐《中秋炮臺眺月》诗:“今夕何夕正三五,晴光如此胡不游?”郁达夫《采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