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戏题承天寺法堂前柏》 开口已非无问处,高僧不语人归去。

开口已非无问处,高僧不语人归去。

意思:开口已经不是没有询问处,高和尚不告诉别人走。

出自作者[宋]黄庭坚的《戏题承天寺法堂前柏》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禅诗,通过描绘禅师在树底蒲团上静坐的场景,表达了禅的空灵和深邃。 首句“树底蒲团禅老家”描绘了禅师在树底蒲团上静坐的场景,表现出禅师的清净和内心的平静。 “高僧倚坐日西斜”进一步描绘了禅师的姿态,他倚坐在蒲团上,太阳已经西斜,表现出禅师的淡定和从容。 “有人试问西来事”是描述有人向禅师询问关于“西来”的事情,这是对禅师智慧的挑战,也是对禅师修行的一种肯定。 “无处安排玉如意”是禅师对提问者的回答,玉如意是无处安放的,因为一切都是空幻不实的,这表达了禅师的空观智慧。 “方者风旛动不同,不道风幡境亦空”这两句是禅师的进一步解释,风幡动是外界的景象,但一切都是无常的,都是空幻的,这是对禅理的深入阐述。 “开口已非无问处”表明禅师已经回答了问题,不再需要再提问,这表现出禅师的智慧和深邃。 “高僧不语人归去”是描绘禅师让提问者离开的场景,表现出禅师的谦逊和包容。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禅师在树底蒲团上静坐的场景,表达了禅的空灵和深邃。通过提问和回答的过程,展现了禅师的智慧和包容。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寓意深远,值得细细品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树底蒲团禅老家,高僧倚坐日西斜。
有人试问西来事,无处安排玉如意。
方者风旛动不同,不道风幡境亦空。
开口已非无问处,高僧不语人归去。
作者介绍 黄庭坚简介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关键词解释

  • 高僧

    读音:gāo sēng

    繁体字:高僧

    短语:僧 僧侣 头陀 行者 和尚

    英语:hierarch

    意思:精通佛理、道行高深的和尚。
      ▶唐·刘长卿《寄灵一上人诗》

  • 归去

    读音:guī qù

    繁体字:歸去

    英语:go back; return

    意思:(归去,归去)

     1.回去。
      ▶晋·陶潜《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唐·李白

  • 开口

    读音:kāi kǒu

    繁体字:開口

    短语:说 讲 说话 语 言语 张嘴 谈话 操 言 出口 道 开腔 叙 提 说道 云 谈 讲话 唠 摆 曰 称

    英语:open one\'

  • 无问

    读音:wú wèn

    繁体字:無問

    意思:(无问,无问)

     1.不论。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煮胶》:“但是生皮,无问年岁久远,不腐烂者,悉皆中煮。”
      ▶清·曾国藩《仁和邵君墓志铭》:“位西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