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寄从孙崇简》 庞公隐时尽室去,武陵春树他人迷。

庞公隐时尽室去,武陵春树他人迷。

意思:庞公隐时全室去,武陵春树其他人迷。

出自作者[唐]杜甫的《寄从孙崇简》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白帝城》,作者通过描绘白帝城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首联“嵯峨白帝城东西,南有龙湫北虎溪”,诗人以雄伟的白帝城为背景,描绘了城东的嵯峨山势,城南的龙湫湖和城北的虎溪,展现了白帝城的壮美风光。 颔联“吾孙骑曹不骑马,业学尸乡多养鸡”,诗人通过描述孙子骑牛、不骑马,以及在尸乡养鸡的生活,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亲近。 颈联“庞公隐时尽室去,武陵春树他人迷”,诗人借用典故,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的无奈。这里诗人似乎在表达对庞公隐居生活的羡慕,同时也表达了对武陵春色的向往,但最终却因为世事纷扰而无法如愿。 尾联“与汝林居未相失,近身药裹酒长携”,诗人表达了对林居生活的向往,希望与友人一起隐居,共同饮酒服药,过着闲适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白帝城、田园生活、隐居生活和林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诗中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亲近,同时也表达了对世事的无奈和感慨。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田园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嵯峨白帝城东西,南有龙湫北虎溪。
吾孙骑曹不骑马,业学尸乡多养鸡。
庞公隐时尽室去,武陵春树他人迷。
与汝林居未相失,近身药裹酒长携。
牧竖樵童亦无赖,莫令斩断青云梯。
作者介绍 杜甫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关键词解释

  • 他人

    解释

    他人 tārén

    [another person;other people;others] 别人

    不许他人干涉

    引用解释

    别人。《诗·小雅·巧言》:“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唐

  • 庞公

    读音:páng gōng

    繁体字:龐公

    意思:(庞公,庞公)
    指庞德公。
      ▶东汉·襄阳人。躬耕于襄阳·岘山之南,曾拒绝刘表的礼请。后隐居鹿门山,采药以终。
      ▶唐·皇甫冉《赠郑山人》诗:“庞公採药去,莱氏

  • 尽室

    读音:jìn shì

    繁体字:儘室

    意思:(尽室,尽室)

     1.全家。
      ▶《左传•成公二年》:“共王即位,将为阳桥之役,使屈巫聘于齐,且告师期,巫臣尽室以行。”
      ▶杜预注:“室家尽去。”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