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采茶词》 竹炉新焙未得尝,笼盛贩与湖南商。

竹炉新焙未得尝,笼盛贩与湖南商。

意思:竹炉新焙没有得到一次,笼装贩卖和湖南商。

出自作者[明]高启的《采茶词》

全文赏析

这首诗《雷过溪山碧云暖,幽丛半吐枪旗短》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山中生活的诗,通过对溪山、云暖、幽丛、银钗女儿、清香等自然和人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山中美景和山中生活的赞美之情。 首句“雷过溪山碧云暖,幽丛半吐枪旗短”描绘了雷声过后,溪边的山峦上,碧云弥漫,显得格外温暖。而深山中的一片片竹林,像半露的枪旗一样,显得生机勃勃。这两句诗以动衬静,通过雷声和云暖的描绘,突出了山中的幽静和竹林的生机。 “银钗女儿相应歌,筐中摘得谁最多?”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生活,银钗女儿们欢快地唱歌,在竹林中采摘着什么。后一句设问“筐中摘得谁最多?”,引出了山中采摘活动,表现了山中人民的勤劳和纯朴。 “归来清香犹在手,高品先将呈太守”这两句诗描绘了采摘的物品——竹笋,清香犹在,主人公将最好的竹笋献给了太守。这表现了主人公的热情好客和山里人民的淳朴。 “竹炉新焙未得尝,笼盛贩与湖南商”两句诗写出了主人公的美好愿望,希望竹炉新焙的竹笋能够尝到,同时也表达了对湖南商人的欢迎和期待。然而现实可能是“山家不解种禾黍”,山中人民以种竹笋为主业,这表现出山中的特殊环境和经济状况。 最后“衣食年年在春雨”一句,既是对前面描述的总结,也是对整首诗的升华。春雨是山村的重要资源,也是他们生活的保障,年年耕耘在春雨中,构成了他们生活的主题。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描绘,展现了山中美景和山中人民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淳朴民风的向往。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作者对民间疾苦的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山水田园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雷过溪山碧云暖,幽丛半吐枪旗短。
银钗女儿相应歌,筐中摘得谁最多?
归来清香犹在手,高品先将呈太守。
竹炉新焙未得尝,笼盛贩与湖南商。
山家不解种禾黍,衣食年年在春雨。
作者介绍 高启简介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关键词解释

  • 湖南

    读音:hú nán

    繁体字:湖南

    造句:

  • 竹炉

    读音:zhú lú

    繁体字:竹爐

    意思:(竹炉,竹炉)
    亦作“竹罏”。
     一种外壳为竹编、内安小钵、用以盛炭火取暖的用具。
      ▶唐·杜甫《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诗之一:“易简高人意,匡床竹火炉。”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