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寄郭筠仙浙江四首》 更怜吴会飘零客,纸帐孤灯坐夜阑。

更怜吴会飘零客,纸帐孤灯坐夜阑。

意思:更可怜吴会飘零客,纸帐孤灯坐夜阑。

出自作者[清]曾国藩的《寄郭筠仙浙江四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向晚严需破屋寒,娟娟纤月倚檐端》是一首描绘诗人生活和情感状态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在寒冷的破屋中,面对纤细的月光,独自沉思的情景。 首句“向晚严需破屋寒”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破旧的屋子在傍晚时分显得格外寒冷。这句诗通过视觉和感觉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诗人的孤独和寒冷。 “娟娟纤月倚檐端”则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月光图景,纤细的月光透过屋檐,洒在地上,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这句诗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沉思和孤独感,同时也为整首诗增添了诗意的美感。 “自给行箧殷勤觅,苦索家书展转看”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书的渴望和焦虑。他不停地翻找行囊,苦苦寻找家书,但又因为找不到而不断翻看。这句诗通过动作和心理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诗人的焦虑和不安。 “宦海情怀蝉翼薄,离人心绪茧丝团”这两句诗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状态。他感叹自己在宦海中如蝉翼般脆弱,离别家乡的人心绪如蚕丝般缠绕。这句诗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家乡的思念。 最后两句“更怜吴会飘零客,纸帐孤灯坐夜阑”则表达了诗人对漂泊在外的感慨和对家乡的思念。他怜惜自己作为一个飘零客在吴会(即今江苏南京)度过漫漫长夜,独自一人在纸帐、孤灯下度过寒冷的夜晚。这句诗通过描绘诗人孤独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诗人生活和情感状态的各个层面,通过视觉、听觉、心理、情感等多个方面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诗人的孤独、焦虑、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具有一定的情感深度和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向晚严需破屋寒,娟娟纤月倚檐端。
自给行箧殷勤觅,苦索家书展转看。
宦海情怀蝉翼薄,离人心绪茧丝团。
更怜吴会飘零客,纸帐孤灯坐夜阑。
作者介绍 曾国藩简介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曾国藩出生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关键词解释

  • 孤灯

    读音:gū dēng

    繁体字:孤燈

    意思:(孤灯,孤灯)
    孤单的灯。多喻孤单寂寞。
      ▶南朝·宋·谢惠连《秋怀》诗:“寒商动清闺,孤灯暖幽幔。耿介繁虑积,展转长宵半。”
      ▶唐·白居易《长恨歌》:“夕殿萤飞

  • 夜阑

    读音:yè lán

    繁体字:夜闌

    英语:late at night

    意思:(夜阑,夜阑)
    夜残;夜将尽时。
      ▶汉·蔡琰《胡笳十八拍》:“山高地阔兮,见汝无期;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斯。”<

  • 飘零

    读音:piāo líng

    繁体字:飄零

    短语:漂泊 流浪 飘流 流离失所 流转 颠沛流离 漂流

    英语:adrift

    意思:(飘零,飘零)

     1.指轻

  • 吴会

    读音:wú huì

    繁体字:吳會

    意思:(吴会,吴会)
    I
    唐以后,俗亦称平江府(今江苏·苏州)为吴会。
       ▶元·陆友仁《吴中旧事》:“府署之南名吴会坊。”
       ▶清·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卷一: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