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六言吾首赠李相士景春》 少年勿议宿士,阿瞒自是相师。

少年勿议宿士,阿瞒自是相师。

意思:年轻人不要议论老一辈,曹操从这互相学习。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六言吾首赠李相士景春》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少年、师承和成长的。通过对不同人物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成长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理解和感悟。 首句“少年勿议宿士,阿瞒自是相师”,诗人似乎在告诫年轻的读者,不要轻易去模仿那些已经成熟的人,而应该从曹操(阿瞒)这样的少年英雄身上学习。这可能是在强调,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摸索、尝试和自我反思的过程,过早地追求成熟可能会错过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第二句“蒙叟馘黄项槁,桓郎眼小声雌”,诗人用两个具体的人物形象来描绘成长的阶段。第一个“蒙叟”可能是指一个身材高大、气度不凡的少年,而“黄项槁”则可能是指他的外表或性格特点,如坚韧、沉稳等。第二个“桓郎”可能是一个眼神温柔、声音细小的少年,他的特点可能是敏感、细腻等。这两个形象都体现了成长过程中的变化和特点,展示了少年们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整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形象生动,充满了对成长的思考和感悟。诗人通过描绘不同阶段的少年形象,鼓励读者不要过早追求成熟,而要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发现和挖掘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对于年轻人来说是非常有启示意义的。 此外,诗人通过曹操这个历史人物,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学习和借鉴,而不是局限于一种固定的模式或标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我们应该学会欣赏和挖掘这些特点,而不是盲目地追求和别人一样。这种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中的年轻人来说,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少年勿议宿士,阿瞒自是相师。
蒙叟馘黄项槁,桓郎眼小声雌。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宿士

    读音:sù shì

    繁体字:宿士

    意思:老成博学之士。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后来年少多有道深公者,深公谓曰:‘黄吻年少,勿为评论宿士,昔尝与元·明二帝,王·庾二公周旋。’”
      ▶《陈书•虞寄传

  • 少年

    读音:shào nián

    繁体字:少年

    短语:未成年 苗 未成年人

    英语:juvenile

    意思:I
    不几年。
       ▶《后汉书•西南夷传•滇》:“初到郡,米

  • 阿瞒

    读音:ā mán

    繁体字:阿瞞

    意思:(阿瞒,阿瞒)

     1.三国·魏·曹操的小名。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裴松之注引三国·吴无名氏《曹瞒传》:“太祖一名

  • 自是

    读音:zì shì

    繁体字:自是

    英语:naturally; of course

    意思:
     1.自以为是。
      ▶《老子》:“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吕氏春秋•察今》:

  • 相师

    读音:xiāng shī

    繁体字:相師

    意思:(相师,相师)
    I
    互相学习、仿效。
       ▶唐·韩愈《师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好利之党,相师成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