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晚题东林寺双池》 萍泛同游子,莲开当丽人。

萍泛同游子,莲开当丽人。

意思:萍泛同游子,莲花开在美人。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晚题东林寺双池》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池塘为背景,描绘了初晴后池中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怀念之情。 首句“向晚双池好”,诗人以“向晚”形容傍晚时分,为整个画面定下了时间的基调。接着“初晴百物新”,描绘了雨后初晴的景象,万物焕然一新,为整个画面增添了清新明快的气息。 “袅枝翻翠羽”,诗人用“翠羽”形容荷叶的绿色,形象生动。而“袅枝”则描绘了荷叶随风摇曳的姿态,给人一种轻盈、飘逸的感觉。同时,“溅水跃红鳞”,诗人用“红鳞”比喻荷花瓣上的红色,形象生动,而“溅水”则描绘了荷花瓣上水珠跃动的景象,给人一种活泼、生动的视觉感受。 “萍泛同游子”,诗人以“萍泛”来比喻荷叶在水面漂浮的情景,形象生动。同时,“同游子”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情感,仿佛它们就像是在外游荡的游子,无依无靠。 “莲开当丽人”,诗人用“丽人”比喻盛开的荷花,形象生动。同时,“当”字也表达了荷花的美丽是在此时此刻展现出来的,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 最后,“临流一惆怅,还忆曲江春”,诗人面对着池塘美景,不禁感到惆怅,因为他想起了春天的曲江。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怀念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池塘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优美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情感和对春天的怀念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向晚双池好,初晴百物新。
袅枝翻翠羽,溅水跃红鳞。
萍泛同游子,莲开当丽人。
临流一惆怅,还忆曲江春。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游子

    读音:yóu zǐ

    繁体字:游子

    短语:客 行人 行者 行旅

    英语:man travelling in a place far away from home

    意思:(参见游

  • 丽人

    读音:lì rén

    繁体字:麗人

    英语:beauty

    意思:(丽人,丽人)
    美人;佳人。
      ▶三国·魏·曹植《洛神赋》:“睹一丽人,于巖之畔。”
      ▶唐·杜甫《丽人行》:“三月

  • 萍泛

    读音:píng fàn

    繁体字:萍泛

    意思:萍随水漂浮。比喻人的行止无定。
      ▶唐·王棨《贫赋》:“先生迹似萍泛,家如罄悬。”
      ▶宋·孔平仲《续世说•仇隙》:“揆既无俸,家复贫乏,孀孤百口,丐食取给,萍泛诸州者凡

  • 同游

    读音:tóng yóu

    繁体字:衕游

    意思:(参见同游)
    亦作“同游”。
     
     1.互相交往。
      ▶《国语•齐语》:“世同居,少同游,故夜战声相闻,足以不乖。”
      ▶《荀子•法行》:“曾子曰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