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架签犹万轴,太平斗米只三钱。
意思:上世架签还万卷,太平斗米只三钱。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和季弟韵二十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村有数家无百廛》是一首描绘乡村生活的诗,通过对乡村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淳朴民风的赞赏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首联“村有数家无百廛,小轩送目到鸿边”描绘了乡村的景象,寥寥几户人家散落在广袤的田野中,显得格外宁静而富有诗意。诗人通过“小轩送目”这一动作,将读者的视线引向了广阔的田野,展现了乡村的宁静与和谐。而“到鸿边”则暗示了乡村的偏远和寂寥,给人一种远离尘嚣的感觉。
颔联“青牛曾动半空紫,白凤端为一卷玄”运用了典故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乡村自然风光的赞美。青牛和白凤都是古代神话中的瑞兽,代表着祥瑞和神秘。在这里,诗人将它们与乡村的自然景色相结合,表达了对乡村美丽景色的赞美之情。同时,“半空紫”和“一卷玄”也暗示了乡村的神秘和深奥,给人一种探索和思考的感觉。
颈联“上世架签犹万轴,太平斗米只三钱”反映了乡村生活的简朴和淳朴民风的魅力。在古代,书籍是知识的象征,而乡村的架签犹万轴则暗示了这里的人们热爱学习、追求知识。同时,太平斗米只三钱则表达了这里的人们生活简朴、不追求奢华,只求平安富足的生活。这两句诗反映了乡村生活的真实面貌和淳朴民风的魅力。
尾联“课童更渫墙西井,拟学苏仙赋乳泉”描绘了诗人对乡村儿童教育的关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鼓励孩子们到墙西去挖井,拟学苏仙赋乳泉,表达了对孩子们未来的期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课童更渫墙西井”也展现了诗人对乡村环境的关注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乡村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淳朴民风的赞赏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典故和象征手法,反映了乡村生活的真实面貌和淳朴民风的魅力,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儿童教育和环境保护的关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