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奉陪武相公西亭夜宴陆郎中》 仙来红烛下,花发彩毫端。

仙来红烛下,花发彩毫端。

意思:仙来红烛下,花发出彩毫端。

出自作者[唐]王良士的《奉陪武相公西亭夜宴陆郎中》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首句“芳气袭猗兰”,以芳香袭人的兰花为喻,描绘出一种清新美好的氛围。兰花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高洁、清雅的象征,这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追求和向往。 “青云展旧欢”,诗人用青云比喻新的机会或旧友的重新团聚,表达了重逢的喜悦和对未来美好时光的期待。 “仙来红烛下”和“花发彩毫端”两句,则以仙子和彩笔为喻,描绘出一种神奇而美好的画面,进一步强调了美好事物的可贵。 “海岳期方远”和“松筠岁正寒”两句,则表达了对长久和平、稳定社会的期待,以及对岁寒时节坚韧不屈精神的赞美。 最后,“仍闻言赠处,一字重琅玕”的含义深刻。琅玕是珍贵的宝石,在这里象征着真诚和珍贵。诗人表示,你还在赠予我珍贵的话语,每个字都如同宝石一样珍贵。这表达了诗人对对方深深的感激和珍视。 整首诗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对未来的期待,以及对和平、坚韧精神的赞美。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他人深深的感激和珍视。这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诗,值得细细品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芳气袭猗兰,青云展旧欢。
仙来红烛下,花发彩毫端。
海岳期方远,松筠岁正寒。
仍闻言赠处,一字重琅玕。

关键词解释

  • 红烛

    读音:拼音:hóng zhú

    红烛的解释

    ①红色的蜡烛。多用于喜庆:寿星像前,点着一对红烛|洞房内,红烛高烧。
    ②诗集。闻一多作。1923年出版。初版本收六十二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收一百零三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或抒发诗人的爱国之情,或批判封建统治下的黑暗,或反
  • 发彩

    读音:fā cǎi

    繁体字:發彩

    意思:(参见发彩,髮彩)

    造句:

  • 毫端

    读音:háo duān

    繁体字:毫端

    意思:
     1.细毛的末端。比喻极细微。
      ▶《后汉书•南匈奴传》:“呜唿!千里之差,兴自毫端。”
      ▶宋·张孝祥《水调歌头•金山观月》词:“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