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游岩豅寺》 山疑梦裹槐安国,僧住壶公小隐正。

山疑梦裹槐安国,僧住壶公小隐正。

意思:山槐安国怀疑梦包,僧住壶公小隐正。

出自作者[宋]陈天麟的《游岩豅寺》

全文赏析

这首诗《山疑梦裹槐安国,僧住壶公小隐正。门横一水与世隔,不知鱼鼓今几年。》是一首对山林隐居生活的赞美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 首句“山疑梦裹槐安国”形象地描绘了山间的神秘和梦幻感,如同梦中的槐安国。这句诗将山间的景象比作梦境,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的向往和神秘感。 “僧住壶公小隐正”则表达了诗人对僧人居住的隐秘之处的赞赏,壶公山是作者所处之地,也是隐居之所。 “门横一水与世隔”描绘了隐居之处与外界隔绝的景象,只有一条横流的小溪作为唯一的连接,表达了诗人对这种与世隔绝生活的喜爱。 “不知鱼鼓今几年”中的“鱼鼓”指的是僧人所敲的木鱼,诗人用“不知”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状态的悠然自得,以及对时间的淡漠感。 接下来的几句“真人阴崖结茅屋,大千世界一粒粟,佛言芥子纳须弥,我亦来寻赞公宿。”则进一步描绘了隐居之地的环境和诗人对佛教的理解。真人居住在阴暗的崖壁上,结茅屋为家,生活简朴。而佛教中“芥子纳须弥”的典故,则表达了空间和体积的相对性,体现了诗人对宇宙观的理解和感悟。诗人也表示自己会来这里与真人一起居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山林隐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与世隔绝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佛教的理解和感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山疑梦裹槐安国,僧住壶公小隐正。
门横一水与世隔,不知鱼鼓今几年。
真人阴崖结茅屋,大千世界一粒粟,佛言芥子纳须弥,我亦来寻赞公宿。

关键词解释

  • 安国

    读音:ān guó

    繁体字:安國

    意思:(安国,安国)

     1.使国家安定。
      ▶《孙子•火攻》:“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张预注:“君常慎于用兵,则可以安国。”
     

  • 小隐

    读音:xiǎo yǐn

    繁体字:小隱

    意思:(小隐,小隐)
    谓隐居山林。
      ▶晋·王康琚《反招隐》诗:“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
      ▶宋·陆游《寓叹》诗:“小隐终非隐,休官尚是官。”

    <
  • 槐安

    读音:huái ān

    繁体字:槐安

    意思:槐安国或槐安梦的省称。
      ▶宋·范成大《次韵宗伟阅香乐》:“尽遣余钱付桑落,莫随短梦到槐安。”
      ▶元·范康《竹叶舟》第二摺:“分明是一枕槐安,怎么的倒做了两下离愁。”

  • 隐正

    读音:yǐn zhèng

    繁体字:隱正

    意思:(隐正,隐正)
    威重清正。
      ▶《晋书•丁潭传》:“潭清淳贞粹,雅有隐正,圣明所简,才实宜之。”

    解释:1.威重清正。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