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念奴娇 方景两先生庙》 也知稷契皋夔,闳颠散适,岳降维申甫。

也知稷契皋夔,闳颠散适,岳降维申甫。

意思:也知道稷契皋陶、夔,闳颠散到,贺拔岳降维申甫。

出自作者[清]郑燮的《念奴娇 方景两先生庙》

全文创作背景

《念奴娇·方景两先生庙》是清朝文人郑燮所写的一首颂词,歌颂了明朝遗臣方孝孺和景清的气节。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与郑燮对明朝遗臣的敬仰以及清朝初期的历史环境有关。 在清朝初期,许多明朝的遗臣选择了坚守气节,不仕清朝,这其中就包括方孝孺和景清。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信仰和忠诚,不惜牺牲生命。郑燮作为清朝的文人,对方孝孺和景清的气节深感敬仰,因此创作了这首词来歌颂他们的忠诚和英勇。 这首词通过浓郁的象征手法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方孝孺和景清英勇无畏、忠诚不渝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郑燮对他们高尚品质的赞美。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乾坤欹侧,藉豪英几辈,半空撑住。
千古龙逢源不死,七窍比干肺腑。
竹杖麻衣,朱袍白刃,朴拙为艰苦。
信心而出,自家不解何故。
也知稷契皋夔,闳颠散适,岳降维申甫。
彼自承平吾破裂,题目原非一路。
十族全诛,皮囊万段,魂魄雄而武。
世间鼠辈,如何妆得老虎!
作者介绍 秋瑾简介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关键词解释

  • 散适

    读音:sàn shì

    繁体字:散適

    意思:(散适,散适)
    I
    谓走动散心。
       ▶明·陶宗仪《辍耕录•阴德延寿》:“踰期,无他故,复之杭,舟阻风,偶泊向时赠钱处,登岸散适。”
    II
    闲适。

  • 稷契

    读音:jì qì

    繁体字:稷契

    意思:稷和契的并称。
      ▶唐·虞时代的贤臣。
      ▶汉·王逸《九思•守志》:“配稷·契兮恢唐功,嗟英俊兮未为双。”
      ▶汉·蔡邕《再让高阳侯印绶符策表》:“臣闻稷·契之俦,以

  • 皋夔

    读音:gāo kuí

    繁体字:皋夔

    意思:皋陶和夔的并称。传说皋陶是虞舜时刑官,夔是虞舜时乐官。后常借指贤臣。
      ▶宋·王禹偁《谪居感事》诗:“贵接皋·夔步,深窥龙凤姿。”
      ▶元·耶律楚材《用曹桢韵》:“收拾琴书

  • 岳降

    读音:yuè jiàng

    繁体字:岳降

    意思:亦作“岳降”。
     《诗•大雅•崧高》:“维岳降神,生甫及申。”
      ▶郑玄笺:“﹝四岳﹞德当岳神之意而福兴,其子孙歷虞·夏·商,世有国土,周之甫也,申也、齐也、许也,皆其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