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初晴登望》 遇物感时芳,驰思生超忽。

遇物感时芳,驰思生超忽。

意思:对植物感时花,驰想生超忽。

出自作者[明]张羽的《初晴登望》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通过对早晨景物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首句“兹晨气候佳,淫霖始云歇”,诗人以清晨气候宜人开篇,接着“淫霖始云歇”一句,描绘了昨夜的暴雨已经停止,空气中弥漫着清新气息的景象。 “举目眺西岑,青翠连城阙”,诗人放眼望去,看到西边的山峦青翠连绵,与城市中的高楼大厦相接,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卉木蔼阳和,朝霞互兴没”,诗人继续描绘早晨的景色,草木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生机勃勃,朝霞在天空中升起又落下,展现出一天的生机。 “野杏花新试,谷莺声乍发”,诗人看到野外的杏花刚刚开放,谷中黄莺的歌声也刚刚响起,春天的气息愈发浓厚。 “岩壑晴色敛,云烟夕霏豁”,随着太阳的升高,云雾逐渐散去,岩壑中的晴色逐渐显露出来,傍晚的云烟也变得豁然开朗。 “遇物感时芳,驰思生超忽”,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引发了对时局的思考,内心感到超脱和自由。 “心胜景无厌,理存情自达”,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理解,即心境的愉悦可以超越对景色的厌倦,理性和情感可以相互协调。 最后,“延咏赋新篇,聊当慰寂蔑”,诗人沉浸在美好的景色中,吟咏诗歌以表达内心的感受,以此安慰自己在这寂静的时刻。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理解,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思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兹晨气候佳,淫霖始云歇。
举目眺西岑,青翠连城阙。
卉木蔼阳和,朝霞互兴没。
野杏花新试,谷莺声乍发。
岩壑晴色敛,云烟夕霏豁。
遇物感时芳,驰思生超忽。
心胜景无厌,理存情自达。
延咏赋新篇,聊当慰寂蔑。
作者介绍 张羽简介
张羽(1403年—1476年),明代著名官员,字永和,号南村。他是浙江绍兴人,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他自幼喜爱读书,博览群书,精通经史子集。

张羽曾先后担任过翰林院编修、礼部左侍郎、文渊阁大学士和太常礼院卿等职位。此外,他还曾主持编纂了《宣和遗事》等多部史书。在公务员的岗位上,他主张勤政廉政,协调内外关系,获得了当时朝野的普遍认同。

在文学方面,张羽也有着很高的成就。他的诗文作品优美,富有诗情画意,表现了他对于人生、自然和理想的思考。他的代表作包括《送陆副使赴丹阳》、《南村老人五十而作》等。

关键词解释

  • 时芳

    读音:shí fāng

    繁体字:時芳

    意思:(时芳,时芳)
    指应季节而开放的花卉。
      ▶唐·沈佺期《览镜》诗:“时芳固相夺,俗态岂恒坚。”
      ▶唐·韦应物《叹杨花》诗:“人意有悲欢,时芳独如故。”

  • 遇物

    引用解释

    犹言待人接物。《南史·袁粲传》:“ 袁濯儿 不逢朕,员外郎未可得也,而敢以寒士遇物。” 唐 韩愈 《荐樊宗师状》:“谨洁和敏,持身甚苦,遇物仁恕,有材有识,可任以事。” 宋 秦观 《南池》诗:“遇物贵含垢,修身戒明污。”

    读音:yù wù

  • 感时

    引用解释

    感慨时序的变迁或时势的变化。 汉 王逸 《九思·哀岁》:“岁忽忽兮惟暮,余感时兮悽愴。” 唐 杜甫 《春望》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清 吴敏树 《九日鹿角登高》诗序:“而骚人赋客,又或喜为感时伤物之语,以益其悲。” 钱基博 《吴禄贞传》:“ 禄贞 能为诗,感时抚事,随口吟唱,如不经意。”

    读音:<

  • 超忽

    读音:chāo hū

    繁体字:超忽

    意思:
     1.遥远貌。
      ▶《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东望平皋,千里超忽。”
      ▶吕向注:“超忽,远貌。”
      ▶唐·李白《送杨山人归天臺》诗:“客有思天台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