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别南溪二首》 唯有隐山溪上月,年年相望两依依。

唯有隐山溪上月,年年相望两依依。

意思:只有隐山溪上个月,年年相望两依依。

出自作者[唐]李涉的《别南溪二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诗,通过对自然和人生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离别之情的深深表达。 首句“如云不厌苍梧远,似雁逢春又北飞”,以云和雁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无奈和不舍。云可以自由自在地在苍梧山间漂浮,但人却不能像云那样远离家乡,去追求自己的理想。而大雁每年春天又会飞回北方,象征着季节的更替和生命的轮回。这里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这些自然现象,表达了自己对离别之情的深深无奈和不舍。 “唯有隐山溪上月,年年相望两依依”,这句诗描绘了作者对离别之情的深深眷恋。只有当夜幕降临,隐山溪边的明月才能让作者感受到离别的痛苦和无奈。年年相望,年年思念,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深深眷恋。 “常叹春泉去不回,我今此去更难来”,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担忧。春泉去而不回,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无常。而作者此行离去,更是难再回来,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担忧和无奈。 “欲知别后留情处,手种岩花次第开”,这句诗描绘了作者离别后留下的深情和思念。作者在离开之前,亲手种下了岩花,希望这些花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次第开放,让花香陪伴着他的思念和回忆。这表达了作者对离别之情的深深留恋和不舍。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和人生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离别之情的深深表达。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使得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深刻和生动。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担忧,使得诗歌具有更深的内涵和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如云不厌苍梧远,似雁逢春又北飞。
唯有隐山溪上月,年年相望两依依。
常叹春泉去不回,我今此去更难来。
欲知别后留情处,手种岩花次第开。
作者介绍
李涉(约806年前后在世),唐代诗人。字不详,自号清溪子,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早岁客梁园,逢兵乱,避地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后出山作幕僚。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文宗大和(827-835)中,任国子博士,世称“李博士”。著有《李涉诗》一卷。存词六首。

关键词解释

  • 山溪

    读音:shān xī

    繁体字:山溪

    意思:(参见山谿)
    亦作“山谿”。
     
     1.山川;山河。
      ▶《孟子•公孙丑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谿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三

  • 上月

    读音:shàng yuè

    繁体字:上月

    意思:
     1.上弦月。
      ▶南朝·梁·刘孝绰《饯张惠绍应令》诗:“鲜云积上月,冻雨晦初阳。”
     
     2.前月。
      ▶《红楼梦》第二回:“我这女学生名叫

  • 依依

    读音:yī yī

    繁体字:依依

    短语:招展 回荡 高扬 飞扬 飘 袅袅 飘荡 飘忽 飘动 飘摇 飘扬 飘洒 飞舞

    英语:reluctant to leave

    意思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