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游九锁山·栖真洞》 依依谷口斜阳在,已觉熏风湿杖藤。

依依谷口斜阳在,已觉熏风湿杖藤。

意思:依依谷口斜阳在,已发现熏风湿杖藤。

出自作者[宋]林景熙的《游九锁山·栖真洞》

全文赏析

这首诗《闻有真人白日升,洞天千古卓崚嶒》是一首对“真人”的赞美和对“洞天”的向往的诗。诗人通过描绘洞天的峻峭,以及洞内秋天的寂静,表达了对神秘、美丽、充满仙气的世界的向往。 首联“闻有真人白日升,洞天千古卓崚嶒”,诗人表达了对“真人”的敬仰和好奇,同时也对“洞天”的千古峻峭表示了深深的向往。这一联奠定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即对神秘世界的向往和敬畏。 颔联“顶高绝似撑华盖,穴暝初疑入武陵”,诗人描绘了洞天的峻峭和神秘。洞顶高耸,仿佛撑起华盖,穴内昏暗,让人怀疑是进入了武陵仙境。这些生动的描绘,让读者仿佛看到了一个美丽而神秘的仙境。 颈联“秋静石枰空晕藓,寒生泉缝忽悬冰”,诗人描绘了洞天秋天的景象,石头棋盘上的藓藓晕圈在秋日的静谧中显得格外醒目,泉缝中寒气逼人,冰挂悬垂。这一联通过对洞天秋景的描绘,进一步展现了洞天的美丽和神秘。 尾联“依依谷口斜阳在,已觉熏风湿杖藤”,诗人以夕阳依依洒落在谷口的情景收尾,让人感到洞天之外的世界与洞天之内世界的对比,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洞天的向往和留恋。而“熏风”和“藤”的描绘,又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仿佛感受到了洞天之内的仙气。 整首诗通过对洞天的描绘和对真人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神秘、美丽、充满仙气的世界的向往。诗中生动的描绘和优美的语言,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闻有真人白日升,洞天千古卓崚嶒。
顶高绝似撑华盖,穴暝初疑入武陵。
秋静石枰空晕藓,寒生泉缝忽悬冰。
依依谷口斜阳在,已觉熏风湿杖藤。

关键词解释

  • 熏风

    读音:xūn fēng

    繁体字:熏風

    英语:southerly breeze

    意思:(熏风,熏风)
    东南风;和风。
      ▶《吕氏春秋•有始》:“东南曰熏风。”
      ▶高诱注:“巽气

  • 谷口

    引用解释

    1.山谷的出入口。《六韬·分险》:“衢道谷口,以武衝絶之。” 唐 王维 《归辋川作》诗:“谷口疎鐘动,渔樵稍欲稀。” 清 黄景仁 《偕邵元直游吾谷》诗:“此间看山復看枫,谷口敞与平原同。”

    2.古地名。又名 瓠口 。在今 陕西 礼泉 东北。 西汉 于此置 谷口县 , 东汉 废。因位于 九嵕山 东、 仲山 西,当 泾水 出

  • 斜阳

    读音:xié yáng

    繁体字:斜陽

    短语:残阳

    英语:setting sun

    意思:(斜阳,斜阳)
    傍晚西斜的太阳。
      ▶唐·赵嘏《东望》诗:“斜阳映阁山当寺

  • 依依

    读音:yī yī

    繁体字:依依

    短语:招展 回荡 高扬 飞扬 飘 袅袅 飘荡 飘忽 飘动 飘摇 飘扬 飘洒 飞舞

    英语:reluctant to leave

    意思

  • 风湿

    读音:fēng shī

    繁体字:風濕

    意思:(风湿,风湿)
    中医病名。属痺症一类,指风和湿两种病邪结合所致的病症。症见头痛、发热、微汗、恶风、身重、小便不利、骨节痠痛、不能屈伸等。
      ▶汉·王充《论衡•道虚》:“凡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