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绣香亭招饮》 水光山色供图障,燕语莺声助管弦。

水光山色供图障,燕语莺声助管弦。

意思:水光山色供图障碍,燕告诉莺声助助兴。

出自作者[宋]白玉蟾的《绣香亭招饮》

全文赏析

这首诗《海棠开后雨绵绵》是一首对春天的赞美诗,它描绘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首句“海棠开后雨绵绵”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海棠花在雨中盛开,给人一种清新、美丽的感觉。接下来的“寒食清明又一年”点明了时间的流逝,寒食清明即将到来,又是一年的春天。 “胜赏挨排三月朔”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人们在这个季节里排着队欣赏春天的美景,感受着春天的温暖和生机。接下来的“嫩晴将息百花天”描绘了晴朗的天气对百花的影响,晴天可以让百花得到充足的阳光和水分,让它们更加美丽。 “水光山色供图障”描绘了山水的美景,它们被用来装饰画屏,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燕语莺声助管弦”则描绘了鸟儿的歌声和乐器的声音,它们为春天的音乐会增添了更多的色彩。 最后,“我自吟边闲拄颊”表达了诗人悠闲自得的心情,他坐在那里吟诗作赋,欣赏着春天的美景。“笑人陌上拾花钿”则表达了诗人对那些在花丛中寻找花瓣的人的嘲笑,他们似乎忘记了春天的美好,只顾着寻找那些已经凋零的花瓣。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它是一首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诗篇,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命的无限可能。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海棠开后雨冥绵,寒食清明又一年。
胜赏挨排三月朔,嫩晴将息百花天。
水光山色供图障,燕语莺声助管弦。
我自吟边闲拄颊,笑人陌上拾花钿。
作者介绍 苏轼简介
白玉蟾(1194-1290),南宋时人,内丹理论家。

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

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定居福建闽清。

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

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他曾云游罗浮、武夷、天台、庐山,阁皂等地,寻师访友,学道修炼,经历过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艰辛岁月。他在云游途中,先后收留元长、彭耜、陈守默、詹继瑞为徒。据称‘四方学者,来如牛毛‘,影响日益扩大,自此打破自张伯端至陈楠以来南宗的单传历史。旋即复归武夷止止庵传道授法,正式创立金丹派南宗。

关键词解释

  • 水光

    引用解释

    水面映现出的光色。 南朝 梁 江淹 《悼室人》诗之七:“阶前水光裂,树上雪花团。” 宋 苏轼 《前赤壁赋》:“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孽海花》第六回:“﹝ 雯青 ﹞把船窗推开,只见白茫茫一片水光。” 许地山 《缀网劳蛛·黄昏后》:“从秋的夕阳渲染出来等等的美丽已经布满前路:霞色、水光、潮音、谷响、草香等等。”

    <

  • 燕语莺声

    解释

    燕语莺声 yànyǔ-yīngshēng

    [birds sing] 原指春日鸟儿欢叫的热闹场面。后用来比喻女子说话动听的声音

    引用解释

    同“ 燕语鶯啼 ”。 元 关汉卿 《金线池》楔子:“语

  • 水光山色

    引用解释

    泛指山水景色。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蒋琛》:“山势縈廻水脉分,水光山色翠连云。” 宋 李清照 《怨王孙》词:“水光山色与人亲,説不尽,无穷好。” 寗调元 《武昌狱中书感》诗:“偶倚明窗一凝睇,水光山色剧凄凉。”

    读音:shuǐ guāng shān sè

  • 山色

    读音:shān sè

    繁体字:山色

    英语:scene of mountains

    意思:山的景色。
      ▶唐·岑参《宿岐州北郭严给事别业》诗:“郭外山色溟,主人林馆秋。”
      ▶宋·欧阳修《

  • 管弦

    读音:guǎn xián

    繁体字:管弦

    意思:(参见管絃)
    亦作“管絃”。亦作“筦弦”。亦作“筦絃”。
     
     1.管乐器与弦乐器。亦泛指乐器。
      ▶《淮南子•原道训》:“夫建钟鼓,列管弦。”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