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新霁登周王城》 水鸟傍人烟,河流隔桑柘。

水鸟傍人烟,河流隔桑柘。

意思:水鸟旁人烟,河流阻隔桑树。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新霁登周王城》

全文赏析

这首诗《行行古城头,历览古城下》是一首描绘乡村生活的诗,通过对古城的游览,诗人观察和感受到了乡村的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色。 首两句“行行古城头,历览古城下”,诗人行走在古城头上,环视古城,视野开阔,可以观察到古城的全貌。接着,诗人又游览了古城下的景象,可以更近距离地观察乡村的景色和生活。 “水鸟傍人烟,河流隔桑柘”这两句描绘了乡村的景象,水鸟在村落的炊烟中嬉戏,河流隔开了种植桑树的田野,展现出乡村的宁静和和谐。 “秋山豁晴翠,野老亲时稼”这两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晴朗的天空下,秋山呈现出翠绿的颜色,田野上的庄稼成熟了,老农正在忙碌地照料。这体现了乡村的季节性生产和生活的变化。 “民讼今已稀,闲登厌官何”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赞美和对当地民众安居乐业的欣赏。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厌倦官场生活的感慨,暗示了他对回归乡村生活的渴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乡村的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色,展现了乡村的宁静、和谐和繁荣。诗人的情感也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赞美和对厌倦官场生活的感慨。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描绘细腻生动,情感真挚感人,是一首优秀的田园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行行古城头,历览古城下。
水鸟傍人烟,河流隔桑柘。
秋山豁晴翠,野老亲时稼。
民讼今已稀,闲登厌官何。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水鸟

    读音:shuǐ niǎo

    繁体字:水鳥

    短语:候鸟 益鸟 害鸟 海鸟 始祖鸟 飞鸟

    英语:waterfowl

    意思:(水鸟,水鸟)
    在水面或水边栖息、从水中捕食

  • 人烟

    读音:rén yān

    繁体字:人煙

    短语:宅门 住户 家 户

    英语:signs of human habitation

    意思:(人烟,人烟)

     1.三国·

  • 河流

    读音:hé liú

    繁体字:河流

    英语:river

    意思:
     1.指黄河水流。
      ▶南朝·宋·傅亮《为宋公至洛阳谒五陵表》:“河流遄疾,道阻且长。”
      ▶《清史稿•河渠志一》:

  • 桑柘

    引用解释

    1.桑木与柘木。《礼记·月令》:“﹝季春之月﹞命野虞无伐桑柘,鸣鳩拂其羽,戴胜降於桑。”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二:“而先植桑柘已成,蚕丝之利,甲於东南,迄今尤盛。” 元 张养浩 《寨儿令·绰然亭独坐》曲:“杨柳风微,苗稼云齐,桑柘翠烟迷。” 清 周亮工 《樵川城中》诗:“林边桑柘好,何地认烽烟。”

    2.指农桑之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