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与张道士同访李隐君不遇》 千岩万壑独携琴,知在陵阳不可寻。

千岩万壑独携琴,知在陵阳不可寻。

意思:千岩万壑独自带着琴,知道在陵阳不可寻。

出自作者[唐]许浑的《与张道士同访李隐君不遇》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诗人离别时的孤独和伤感。 首句“千岩万壑独携琴”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描绘了诗人独自携琴行走在千岩万壑之中,展现出一种孤独而坚韧的形象。这种孤独感在接下来的诗句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知在陵阳不可寻”一句,暗示着诗人已经失去了某些东西,可能是友情,可能是某种期待,也可能是某种希望。他在陵阳寻找的东西已经消失,再也找不回来了。这种失落感让人感到深深的悲伤。 “去辙已平秋草遍,空斋长掩暮云深。”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孤独和失落。他的车辙已经平了,暗示他已经离开了那里,而空荡荡的房间被暮云深锁,更加强调了他的孤独。 “霜寒橡栗留山鼠,月冷菰蒲散水禽。”这两句描绘了周围环境的寒冷和寂静,与诗人的孤独和失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山鼠在寒冷的霜天里寻找橡栗,水禽在月冷的夜晚里散去,这些都与诗人的处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最后,“唯有西邻张仲蔚,坐来同怆别离心。”这两句点明了诗人的主题,他感到了离别的痛苦,而唯一能理解他的人是西邻的张仲蔚。这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助,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理解的渴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诗人离别时的孤独和失落,以及对理解的渴望。它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千岩万壑独携琴,知在陵阳不可寻。
去辙已平秋草遍,空斋长掩暮云深。
霜寒橡栗留山鼠,月冷菰蒲散水禽。
唯有西邻张仲蔚,坐来同怆别离心。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关键词解释

  • 千岩万壑

    引用解释

    语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顾长康 从 会稽 还,人问山川之美。 顾 云:‘千巖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后用以形容峰峦与山谷极多。 唐 谷神子 《博异志·阴隐客》:“正立而视,乃别一天地日月世界,其山傍向万仞,千巖万壑,莫非灵景,石尽碧琉璃色。” 清 龚自珍 《摸鱼儿》词:“数东南千巖万壑,君

  • 陵阳

    读音:líng yáng

    繁体字:陵陽

    意思:(陵阳,陵阳)

     1.即陵阳子明。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使五帝先导兮,反太一而从陵阳。”
      ▶裴骃集解引《汉书音义》:“仙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