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得南闱捷音》 他年纵有毛公檄,捧入华堂却慰谁?

他年纵有毛公檄,捧入华堂却慰谁?

意思:以后即使有毛公文书,捧入华堂却安慰谁?

出自作者[清]郑燮的《得南闱捷音》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沉的情感,涵盖了欢喜、悲伤、期望和失望等复杂的情绪。整体而言,诗的情感色调偏向忧郁,但其中也蕴含着坚韧和希望。 首联“忽漫泥金入破篱,举家欢喜又增悲。”以鲜明的形象描绘了家庭的欢喜和悲伤交织的情景,展现出生活的矛盾和复杂。 颔联“一枝桂影功名小,十载征途发达迟。”中,诗人借助“桂影”象征功名,“十载征途”象征艰难的奋斗历程,表达了功名未成,征途艰难的感慨。 颈联“何处宁亲唯哭墓,无人对镜懒窥帷。”以哭墓的场景描绘出诗人的悲痛,无人对镜则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失落。 尾联“他年纵有毛公檄,捧入华堂却慰谁?”这里诗人以一种假设的语气,表达了即使将来有功成名就的一天,也无法安慰逝去的亲人的悲痛。 整首诗情感深沉,悲喜交织,通过对家庭、功名、征途、亲人等主题的描绘,展现了生活的复杂和人生的艰难。同时,诗人的情感表达也十分细腻,通过对场景的描绘和内心独白的抒发,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忽漫泥金入破篱,举家欢喜又增悲。
一枝桂影功名小,十载征途发达迟。
何处宁亲唯哭墓,无人对镜懒窥帷。
他年纵有毛公檄,捧入华堂却慰谁?
作者介绍 鲍照简介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关键词解释

  • 他年

    引用解释

    1.犹言将来,以后。《左传·成公十三年》:“ 曹 人使公子 负芻 守…… 负芻 杀其大子而自立也,诸侯乃请讨之。 晋 人以其役之劳,请俟他年。” 唐 杜牧 《寄题甘露寺北轩》诗:“他年会著荷衣去,不向山僧道姓名。” 清 龚自珍 《乙酉十二月十九日得汉凤纽白玉印一枚喜极赋诗》:“引我飘摇思,他年能不能?”

    2.往年;以前。

  • 毛公

    读音:máo gōng

    繁体字:毛公

    英语:MaoGong

    意思:
     1.西周·文王子,名叔郑。
      ▶成王时为三公之一的司空。
      ▶毛,为其所封之采邑名。
      ▶《书•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