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代鹤答》 鹰爪攫鸡鸡肋折,鹘拳蹴雁雁头垂。

鹰爪攫鸡鸡肋折,鹘拳蹴雁雁头垂。

意思:鹰爪抓鸡鸡肋折,鹘拳踢雁雁头垂。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代鹤答》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鹰、鹘与鸡、雁之间争斗的诗,再通过对比,表达了对于生活态度和处世哲学的看法。 首句“鹰爪攫鸡鸡肋折”和次句“鹘拳蹴雁雁头垂”,以极其生动和形象的语言,描绘了鹰抓鸡、鹘击雁的场景。“鹰爪攫鸡”和“鹘拳蹴雁”的描绘,充满了力量和野性的美,同时也反映了自然界中生存竞争的残酷。而“鸡肋折”与“雁头垂”则形象地描绘出了鸡和雁在猛禽攻击下的无力与凄惨。 然后,诗人在后两句“何如敛翅水边立,飞上云松栖稳枝?”中,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表达了他对于生活的态度。这句诗的意思是,与其在争斗中受伤,不如收敛翅膀,立在水边,然后飞上云端的松树,找到稳定的枝头栖息。这里,诗人通过对比强烈的动与静,争斗与和平,表达了他对于人生的态度:与其在纷扰的世界中争斗,不如找到自己的一片宁静之地,和平生活。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态度和处世哲学的看法,引人深思。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鹰爪攫鸡鸡肋折,鹘拳蹴雁雁头垂。
何如敛翅水边立,飞上云松栖稳枝?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鹰爪

    读音:yīng zhǎo

    繁体字:鷹爪

    英语:claws of a hawk

    意思:(鹰爪,鹰爪)

     1.嫩茶。因其状如鹰爪,故称。
      ▶宋·顾文荐《负暄杂录•建茶品第》:“凡

  • 鸡肋

    读音:jī lèi

    繁体字:雞肋

    英语:chicken ribs; things of little value or interest

    意思:(鸡肋,鸡肋)

     1.鸡的肋骨。比喻无多大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