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解释 1.古时分一昼夜为十二时,以干支为记。《左传·昭公五年》 杜预 注有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等名目,虽不立十二支之目,但已分十二时。至以十二支记时,《南齐书·天文志》始有之。参阅 清 赵翼 《陔馀丛考·一日十二时始于汉》、 杨伯峻 《春秋左传注·昭公五年》“十时”注。 2.犹 |
读音: 繁体字:斷送 英语:ruin 意思:(断送,断送) |
读音: 繁体字:驅磨 意思:(驱磨,驱磨) |
引用解释 1.花和月。泛指美好的景色。 唐 王勃 《山扉夜坐》诗:“林塘花月下,别似一家春。” 唐 李白 《襄阳曲》之一:“江城回渌水,花月使人迷。” 唐 贾至 《送王道士还京》诗:“借问清都旧花月,岂知迁客泣 瀟 湘 。” 清 吴伟业 《阆州行》:“ 扬州 花月地,烽火似边头。” 2.指美好的时光。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一折 |
读音: 繁体字:三千 意思: |
读音: 繁体字:界斷 意思:(界断,界断) |
解释 ◎ 送风 sòngfēng [blow] 迫使空气进入 向巷道送风 引用解释 犹言借故生风。《西游补》第三回:“只是可怜 孙行者 ,下界西方路上又恨他,上界又怨他,佛祖处又有人送风 |
读音: 繁体字:二時 意思:(二时,二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