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答李仲弘写怀次韵》 休对清江叹逝波,且抛簪佩著渔蓑。

休对清江叹逝波,且抛簪佩著渔蓑。

意思:面对清江叹逝波,且抛开簪佩带着渔蓑衣。

出自作者[明]杨基的《答李仲弘写怀次韵》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诗人晚年生活的诗,通过对清江、渔蓑、酒、文章、燕子、绿芜、杏花、春水、一群鹅等自然和人文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过去的怀念。 首联“休对清江叹逝波,且抛簪佩著渔蓑”,诗人表达了不再对流逝的江水感叹,也不再拘泥于过去的得失,而是选择放下簪佩,穿上渔蓑,投身于自然之中。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即放下束缚,享受自然,体现了诗人的豁达和洒脱。 颔联“愁边卮酒欢娱少,老后文章感慨多”,诗人表达了在愁闷的时候喝酒能够带来的欢乐很少,而年纪大了之后,写文章也更多地感慨人生。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即生活中的欢乐是有限的,而年纪越大,对人生的思考也越深刻。 颈联“燕子绿芜三月雨,杏花春水一群鹅”,诗人描绘了春天的景象,燕子在绿草地上飞舞,春雨过后杏花盛开,春水一群群的白鹅游弋。这一联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尾联“聊将白发归来意,总和东风懊恨歌”,诗人表达了自己在白发归来的情况下,仍然怀着懊悔和遗憾的心情唱歌。这一联体现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思考,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执着和坚韧。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和人文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过去的怀念。诗人的豁达、深刻思考、热爱生活和对生活的执着坚韧,都在这首诗中得到了体现。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休对清江叹逝波,且抛簪佩著渔蓑。
愁边卮酒欢娱少,老后文章感慨多。
燕子绿芜三月雨,杏花春水一群鹅。
聊将白发归来意,总和东风懊恨歌。
作者介绍 杨基简介
杨基(1326~1378)元末明初诗人。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大父仕江左,遂家吴中(今江苏苏州),“吴中四杰”之一。元末,曾入张士诚幕府,为丞相府记室,后辞去。明初为荥阳知县,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谗夺官,罚服劳役。死于工所。

杨基诗风清俊纤巧,其中五言律诗《岳阳楼》境界开阔,时人称杨基为“五言射雕手”。少时曾著《论鉴》十万余言。又于杨维桢席上赋《铁笛》诗,当时维桢已成名流,对杨基倍加称赏:“吾意诗境荒矣,今当让子一头地。”杨基与高启、张羽、徐贲为诗友,时人称为“吴中四杰”。

关键词解释

  • 清江

    读音:qīng jiāng

    繁体字:清江

    意思:
     1.水色清澄的江。
      ▶南朝·梁·何逊《初发新林》诗:“铙吹响清江,悬旗出长屿。”
      ▶唐·王昌龄《送窦七》诗:“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荧荧望一舟。”

  • 叹逝

    读音:tàn shì

    繁体字:嘆逝

    意思:(叹逝,叹逝)
    感叹岁月易去。语本《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晋·潘岳《秋兴赋》:“临川感流以叹逝兮,登山怀远而悼近。”
      ▶唐·李

  • 渔蓑

    引用解释

    亦作“ 渔簔 ”。 渔人的蓑衣。 宋 苏轼 《乘舟过贾收水阁收不在见其子》诗之一:“青山来水槛,白雨满渔蓑。” 明 文徵明 《江天暮雪》诗:“寧知风浪高,但道渔蓑好。” 明 杨慎 《十二月廿三日高峣大雪》诗之二:“佳句渔簑怜 郑谷 ,中庭鹤氅立 王恭 。” 清 孙枝蔚 《式庐诗为石仲昭明府访方尔止处士而作》:“甲第云中连白日,渔簑雪裡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