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黎德升赠别》 人惟不苟同,终亦不苟异。

人惟不苟同,终亦不苟异。

意思:人只有不苟同,最终也不只是不同。

出自作者[宋]洪咨夔的《和黎德升赠别》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和人生智慧的诗篇,它通过描述人的行为和态度,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进退、道德准则和处世智慧的深刻理解。 首先,诗中提到了朱弦无繁声,大羹有至味。这是对人生哲理的描绘,暗示了真正的智慧和道德往往不是浮华表面的炫耀,而是内在的、深沉的、质朴的。 接着,诗中描述了人的行为准则,即不苟同也不苟异。这是对道德准则的描绘,强调了人应该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不应该盲目跟从他人或社会的潮流。 然后,诗中提到了出处的进退之间,需要深思熟虑,借鉴古人的智慧。这表明了人生道路的选择需要慎重考虑,需要明智和智慧。 最后,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事的看法和态度。他对于世上的奸佞之徒深恶痛绝,对于那些敢于坚持自己信念的人表示赞赏和敬意。他对于清谈、饮酒、怒骂等行为表示赞赏,认为这些都是真正的勇士所应有的表现。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道德、处世等方面的深刻理解,充满了人生智慧和哲理。它鼓励人们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不要盲目跟从他人或社会的潮流,要敢于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自己的梦想。同时,它也提醒人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理智,不要被表面的浮华所迷惑,要追求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朱弦无繁声,大羹有至味。
人惟不苟同,终亦不苟异。
咸戒咸其腓,贲取贲其趾。
出处进退间,当思古人齿,嗟予何为者,涉世聊复尔。
来从吴尽头,直到蜀筑底。
赫日青石裂,凄风黄叶委。
道旁几揶揄,得已犹不已。
君如细柳军,坚壁阅儿戏。
又如渥洼马,超轶不受絷。
客窗日相从,肝胆莹彼已。
偏校纷已侯,怜我尚猿臂。
胸藏数万甲,智绝三十里。
清谈对夜分,常恨世少治。
酒酣或怒骂,天下无真是。
佞夫戴髑髅,请剑淬越砥。

作者介绍 洪咨夔简介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诗人,汉族人。字舜俞,号平斋。於潜(今属浙江杭州)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如皋主簿,寻为饶州教授。作《大治赋》,受到楼钥赏识。著作有《春秋说》3卷、《西汉诏令揽钞》等。

关键词解释

  • 苟同

    读音:gǒu tóng

    繁体字:苟衕

    英语:agree without giving serious thought

    意思:随意附和。
      ▶《韩诗外传》卷四:“偷合苟同以之持禄养交者,是谓国贼也

  • 不苟

    读音:bù gǒu

    繁体字:不苟

    英语:not lax

    意思:不随便;不马虎。
      ▶《周礼•地官•大司徒》:“一曰,以祀礼教敬,则民不苟。”
      ▶贾公彦疏:“不苟且也。”
      

  • 苟异

    读音:gǒu yì

    繁体字:苟異

    意思:(苟异,苟异)
    任意地标新立异。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定势》:“然密会者以意新得巧,苟异者以失体成怪。”
      ▶《南史•何尚之传》:“必须俭而中礼,无取苟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