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永叔六篇其四禁中鞓红牡丹》 一见此花知有感,衰颜不似旧时红。

一见此花知有感,衰颜不似旧时红。

意思:一见到这种花知道有感,衰颜不像过去红色。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和永叔六篇其四禁中鞓红牡丹》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青春不再的无奈。 首句“与公同是洛阳客”中,“洛阳客”可能是指作者和友人都是来自洛阳,也可能暗指他们都是年长者,因为洛阳在古代常被用作中原的代名词,而中原地区的人通常比其他地区的人更显年长。这句诗为后面的主题——衰老——做了铺垫。 “今日论年皆作翁”直接表达了时间的流逝,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变老,无论你来自哪里,无论你做什么。这句话也暗示了时间的无情,不论你如何努力,都无法阻止时间的流逝。 “一见此花知有感”中的“此花”可能指的是任何美丽的、令人感动的、象征生命的事物,但这里可能更多的是指青春的逝去。当看到年轻的生命,看到生命的美丽和活力,人们往往会想起自己的衰老,想起自己已经无法像过去那样充满活力。 “衰颜不似旧时红”直接表达了作者对衰老的无奈和悲伤。“衰颜”指的是作者自己的面容,“不似旧时红”则表达了岁月的无情,自己的面容已经无法恢复到过去的红润和活力。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衰老的深深无奈和悲伤,同时也表达了对青春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对衰老的感受和无奈,表达了对时间的流逝和青春不再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生活的热爱。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与公同是洛阳客,今日论年皆作翁。
一见此花知有感,衰颜不似旧时红。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旧时

    读音:jiù shí

    繁体字:舊時

    短语:已往 往常 往昔 往 昔年 早年 往年 昔日 昔 从前 以往 往日 往时 过去

    英语:old times

    意思:

  • 有感

    读音:yǒu gǎn

    繁体字:有感

    意思:有感触;有感受。
      ▶宋·梅尧臣《河阳秋夕梦与永叔游嵩》诗:“揽衣方有感,还喜问来音。”
      ▶清·叶廷琯《鸥陂渔话•刘涧香父子遗诗》:“先涧翁殁,以诸生终,未竟所学,同人咸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