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何道士归山》 身非绝粒本清羸,束挂仙经杖一枝。

身非绝粒本清羸,束挂仙经杖一枝。

意思:我不是绝食本瘦弱,捆挂仙经手持一枝。

出自作者[唐]张乔的《送何道士归山》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描绘了一个追求仙道,渴望长生不老的人的生活和心境。 首句“身非绝粒本清羸”描绘了诗中人物的形象,他并非绝食之人,而是因为修炼仙道而变得瘦弱。这种描绘为后面的诗歌主题——追求长生不老——做了铺垫。 “束挂仙经杖一枝”表明他正在通过学习和实践仙道来寻求长生。他手中持有一根杖,这可能象征着他对于仙道的执着追求。 “落叶独寻流水去”描绘了他在深山中独自寻找仙道的场景,落叶飘零,他独自寻找流水的方向,这进一步强调了他的孤独和坚韧。 “深山长与白云期”描绘了他在深山中与白云为伴的生活,这里充满了神秘和诗意,也暗示了他的内心世界是宁静而自由的。 “树临丹灶寒花疾”和“坛近清岚夜月迟”进一步描绘了他在深山中的居所和环境,丹灶和坛子都是炼丹的象征,而寒花和夜月则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寂静和冷清。 最后,“樵客若能随洞里,回归人世始应悲”是诗的结尾,也是诗人对诗中人物的期待和感慨。如果樵夫能够跟随他进入仙境,那么他可能会开始理解并悲哀于人世间的生老病死。这表达了诗人对长生不老的向往和对人世无常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追求仙道的人的生活和心境,表达了对长生不老的向往和对人世无常的感慨。它充满了诗意和哲理,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身非绝粒本清羸,束挂仙经杖一枝。
落叶独寻流水去,深山长与白云期。
树临丹灶寒花疾,坛近清岚夜月迟。
樵客若能随洞里,回归人世始应悲。
作者介绍
张乔(生卒年不详),池州(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人,懿宗咸通中年进士,当时与许棠、郑谷、张宾等东南才子称“咸通十哲”黄巢起义时,隐居九华山以终。

张乔隐居九华山,池州人也。有高致,十年不窥园以苦学。诗句清雅,迥少其伦。当时东南多才子,如许棠、喻坦之、剧燕、吴罕、任涛、周繇、张蠙、郑谷、李栖远与乔,亦称“十哲”,俱以韵律驰声。大顺中,京兆府解试,李参军频时主文,试《月中桂》诗,乔云:“根非生下土,叶不坠秋风。”遂擅场。其年频以许棠久困场屋,以为首荐。乔与喻坦之复受许下薛尚书之,欲表于朝,以他不果。竟岨峿名途,徒得一进耳。有诗集二卷,传世。

关键词解释

  • 绝粒

    读音:jué lì

    繁体字:絕粒

    英语:go without food; fast

    意思:(绝粒,绝粒)

     1.犹辟谷。道家以摒除火食、不进五谷求得延年益寿的修养术。
      ▶晋·

  • 一枝

    引用解释

    1.一根枝杈。《庄子·逍遥游》:“鷦鷯巢於深林,不过一枝。” 晋 张华 《鹪鹩赋》:“其居易容,其求易给,巢林不过一枝,每食不过数粒。”后用以比喻栖身之地。 唐 杜甫 《宿府》诗:“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宋 曾巩 《次道子中书问归期》:“一枝数粒身安稳,不羡云鹏九万飞。” 清 方文 《庐山·玉帘泉》诗:“小楼暖可居,他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