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啸台》 水光浮西泽,草树飒已秋。

水光浮西泽,草树飒已秋。

意思:水光浮动西泽,草树木飒飒的风声已经秋天。

出自作者[宋]李廌的《啸台》

全文赏析

乘流勿遇坎,触焉遘兹游。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表达了诗人随波逐流,不期然来到一处美景的情景。“乘流勿遇坎”,意为不要遇到困难,而是要乘着流水来到一个地方。这里的“流”可以理解为自然之流,也可以理解为人生的历程。诗人通过这个句子表达了自己不期而遇的惊喜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人生中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 “触焉遘兹游”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这次偶然相遇的欣喜之情。这里的“触”可以理解为偶然遇到,“焉”则表示一个地方或场景,“兹游”则表示这次游历。整句话的意思就是:偶然遇到这个地方,竟然有如此的美景。这种表达方式充满了诗人的惊喜和感激之情。 纡余上云垒,禅房忽通幽。 这两句描写了诗人进入禅房后的所见所感。“纡余”形容山路弯弯曲曲的样子,“上云垒”则表示山路高耸入云,暗示了禅房的幽深之处。“忽通幽”则表达了诗人进入禅房后的惊喜之情,因为这里突然变得幽深神秘。 水光浮西泽,草树飒已秋。 这两句描写了禅房周围的景色。“水光浮西泽”描写了水面上反射出的西泽湖的光影,“草树飒已秋”则描写了草树在秋风中摇曳的样子。整个句子表达了禅房周围的美丽秋景,同时也为后面的诗句做了铺垫。 岂无竹林友,腰印不我俦。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竹林友情的向往和对自己现在的处境的不满。“竹林友”可以理解为志同道合的朋友,“腰印不我俦”则表示自己的处境不如他们。整句话的意思就是:难道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吗?但是我的处境却不如他们。这种表达方式充满了诗人的感慨和无奈。 异时东山约,兴尽辄复数。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望和决心。“异时东山约”表示将来要实现当初在东山的约定,“兴尽辄复数”则表示要实现这个约定的决心和行动。整句话的意思就是:将来一定要实现当初的约定,一旦兴致没有了,就会再来这里游历。这种表达方式充满了诗人的信心和勇气。 飞盖想清夜,华月湛西流。 最后两句描写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想象。“飞盖想清夜”可以理解为想象着在月夜中骑着车飞驰,“华月湛西流”则描写了月光下的美景,如同水中的倒影一样美丽。整句话的意思就是:在美好的月夜中,想象着飞驰的情景,月光如水洒落下来。这种表达方式充满了诗人的浪漫情怀和美好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经历,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自己处境的不满,同时也充满了浪漫情怀和美好期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古诗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乘流勿遇坎,触焉遘兹游。
纡余上云垒,禅房忽通幽。
水光浮西泽,草树飒已秋。
岂无竹林友,腰印不我俦。
异时东山约,兴尽辄复数。
飞盖想清夜,华月湛西流。

关键词解释

  • 水光

    引用解释

    水面映现出的光色。 南朝 梁 江淹 《悼室人》诗之七:“阶前水光裂,树上雪花团。” 宋 苏轼 《前赤壁赋》:“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孽海花》第六回:“﹝ 雯青 ﹞把船窗推开,只见白茫茫一片水光。” 许地山 《缀网劳蛛·黄昏后》:“从秋的夕阳渲染出来等等的美丽已经布满前路:霞色、水光、潮音、谷响、草香等等。”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