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悼阿驹七首》 眉目分明无夭法,恐缘了了与惺惺。

眉目分明无夭法,恐缘了了与惺惺。

意思:眉目清楚没有夭折法,恐怕缘清楚与惺惺。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悼阿驹七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用来赞美一位长兄和一位大母的,他们对于书籍的热爱和专注。 首句“长兄开卷每随声,大母繙经亦谛听”描绘了长兄读书时,每有精彩之处,长兄都会随之发出赞叹,而大母则在旁边专心地阅读经书,仿佛在聆听其中的智慧。这两句通过描绘长兄和大母的阅读行为,展现了他们对书籍的热爱和尊重。 “眉目分明无夭法,恐缘了了与惺惺”这两句则是对长兄和大母的赞美之词。眉目分明,暗示他们聪明、有智慧;无夭法,意味着他们没有受到命运的摧残,保持了生命的健康和活力。了了与惺惺,在这里可能指的是对书籍的理解和领悟能力。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长兄和大母的敬仰之情,认为他们之所以能够保持生命的健康和活力,是因为他们对于书籍的理解和领悟能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长兄和大母的阅读行为,赞美了他们对书籍的热爱和专注,同时也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充满了对知识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珍视。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长兄开卷每随声,大母繙经亦谛听。
眉目分明无夭法,恐缘了了与惺惺。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惺惺

    读音:xīng xīng

    繁体字:惺惺

    英语:awake

    意思:
     1.清醒貌。
      ▶唐·杜甫《喜观即到复题短篇》之二:“应论十年事,愁绝始惺惺。”
      ▶宋·陆游《不寐》诗:“

  • 眉目

    读音:méi mù

    繁体字:眉目

    英语:features

    意思:
     1.眉毛和眼睛。亦借指容颜。
      ▶南朝·宋·鲍照《学古》诗:“嬛绵好眉目,闲丽美腰身。”
      ▶清·纪昀《阅微

  • 了了

    读音:liǎo liǎo

    繁体字:了了

    短语:略知一二 掌握 详 理解 亮 了解 辩明 懂得 明白 知情 知底 明亮 晓得 晓 明了 懂 知 领悟 喻 未卜先知 了然 知晓 接头 知道 敞亮 明

  • 分明

    读音:fēn míng

    繁体字:分明

    短语:澄 冥 历历 旁观者清 一清二楚 清 白纸黑字

    英语:clearly demarcated

    意思:
     1.明确;清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