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明大路平如掌,朝发昆仑夕至崦。
意思:分明大路平如掌,早上从昆仑晚到崦。
出自作者[宋]魏了翁的《次韵李参政和薛秘书诗见寄》
全文赏析
这首诗《扶木之阴三万丈,晓光绝出众山尖。分明大路平如掌,朝发昆仑夕至崦》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扶木,传说中的神木,生长于昆仑山上,日中无影,高约三万丈。诗人在描绘扶木的同时,也描绘了其周围的群山和朝夕变换的景象。
首句“扶木之阴三万丈,晓光绝出众山尖”,诗人以扶木之高为背景,描绘出其高耸入云的壮丽景象。这句诗中的“三万丈”和“众山尖”都强调了扶木的高度和影响力,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晓光绝”则暗示了扶木的巨大遮蔽作用,使得周围的群山在它的阴影下显得更加渺小。
第二句“分明大路平如掌”,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扶木的周围环境。这里的大路平坦得就像人的手掌一样,给人一种宁静和平的感觉。这句诗中的“大路”和“平如掌”都强调了这里的平坦和宽广,进一步衬托出扶木的高大和威严。
第三句“朝发昆仑夕至崦”,诗人以时间为线索,描绘了从早上出发到晚上到达崦嵫山的全过程。这句诗中的“昆仑”是古代神话中的山名,也是现实中高山的象征。“崦嵫山”则是传说中的日落山,这里用来象征时间的流逝。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扶木、大路、朝夕变换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也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他追求的是一种平静、宽广、自然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对时间流逝有着深刻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着对自然敬畏和赞美的诗歌,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它提醒我们要珍惜自然、珍惜时间、珍惜生活,同时也提醒我们要保持一颗平静、宽广、自然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