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绵绵而不绝,心了了以常明。
意思:呼吸绵绵而不断,心里清楚以常明。
出自作者[宋]裘万顷的《兀坐》
全文赏析
这首诗《息绵绵而不绝,心了了以常明。静室我方燕坐,傍人唤作修行》是一首描绘禅修状态的诗。它以一种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禅修者在静室中安坐,心境平和,思绪清晰的状态。
首先,“息绵绵而不绝,心了了以常明”这两句诗是对禅修者内心状态的生动描绘。这里的“息绵绵”可以理解为呼吸的连续和深沉,象征着禅修者内心的平静和安宁。“心了了以常明”则是指禅修者的心境清晰明了,如同明镜一般,反映出世界的真实面貌。
“静室我方燕坐,傍人唤作修行”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禅修者的环境与状态。禅修者独自坐在安静的室内,仿佛在沉思冥想,这是他或她的修行过程。而旁人却可能认为这是在修行,这反映了禅修的神秘性和复杂性,无法轻易为外人所理解。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入内心的禅修状态,充满了平静、清晰和神秘。它不仅是对禅修的赞美,也是对那种超越世俗纷扰,追求内心平静和智慧的生活态度的赞美。这种状态需要内心的平静和专注,同时也需要对外在环境的淡然和超脱。这种状态是许多人追求的理想生活状态,也是这首诗所要传达的主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