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溪馆二首》 王通昔不遇,时亦坐汾亭。

王通昔不遇,时亦坐汾亭。

意思:王通过去不遇,当时也坐在汾亭。

出自作者[宋]蒋堂的《溪馆二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一种淡然、清雅的笔触,描绘了溪边静室中一位隐士的生活和情趣。 首句“野意本自遂,兹溪称独醒”描绘了隐士的生活状态,他们本性就喜欢自然、随性,而在这溪边静室中,他更显得清醒独立。 “云萝环静室,水石照疏櫺”两句描绘了静室周围的景色,云萝环绕着静室,水石相映,光照疏棂,营造出一种清幽、雅致的氛围。 “杀竹编书古,纫兰作佩声”则进一步描绘了这位隐士的日常生活和情趣。他杀青竹编织成书篓,用来装载古老的书籍,纫兰草作成佩环,发出清脆的声音。这表现出他对于古代文化的热爱和追求。 最后,“王通昔不遇,时亦坐汾亭”则表达了对于历史人物的感慨。王通曾经不被时代所接受,但他的精神和行为却为后人所敬仰,这也反映出诗人对于那些不被时代理解但依然坚持自我、保持清醒的人的敬佩之情。 整首诗以淡然、清雅的笔触,描绘了一位溪边静室中隐士的生活和情趣,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文化和历史的热爱和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野意本自遂,兹溪称独醒。
云萝环静室,水石照疏櫺。
杀竹编书古,纫兰作佩声。
王通昔不遇,时亦坐汾亭。

关键词解释

  • 不遇

    读音:bù yù

    繁体字:不遇

    英语:not meet

    意思:
     1.不得志;不被赏识。
      ▶《孟子•梁惠王下》:“吾之不遇鲁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
      ▶《史记•

  • 遇时

    引用解释

    谓碰到良好的时机。《荀子·成相》:“ 尧 授能, 舜 遇时,尚贤推德天下治。” 隋 李播 《天文大象赋》:“壮 高祖 之遇时,聚五纬而相从。”《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 房德 因不遇时,説嘴不响,每事只得让他。” 许地山 《<女国士>后记》:“夫有高世之材,要须遇时乃发。”

    读音:yù sh

  • 汾亭

    读音:fén tíng

    繁体字:汾亭

    意思:隋·王通因上策不用,退居河汾之间,授徒自给,尝讲学游憩于汾亭。确址已不可考。
      ▶隋·王通《中说•礼乐》:“子游汾亭,坐鼓琴。”
      ▶清·钱谦益《蔚村温如陈翁八十寿序》: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